有哪些描写 茶 的古诗

枫之情 3年前 已收到7个回答 举报

时间都煮雨 3星

共回答了392个问题采纳率:95.8% 评论

茶是古人的一种上佳饮品,但品茶赋诗更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化。而茶诗是文人墨客在品茶后对茶的赞誉和有感之言。她也是中国诗歌中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典籍中,茶诗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艺术成就上却美不胜收,不少篇至今脍炙人口。唐宋时期是茶诗创作的巅峰期,一些名人大咖纷纷亮相,把茶诗文化推上了一个高潮,笔者选几首经典的茶诗之作与大家共享。

第一首是唐·皎然写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唐代诗人皎然在这首诗里用饮茶的好处来诮(讥嘲)崔石的饮酒,并列举了东晋两个著名的饮酒人物:毕卓、陶潜。皎然讲述了他品饮剡溪茗的感受:第一饮达到涤昏寐,第二饮达到清我神,第三饮达到最高的境界——得道。同时指出茶是最清高的,而饮酒则是一种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该诗首次提出“茶道”两字。把饮茶上升到“道”的意义上,是这首诗的独到之处,也开创了中国“茶道”之纪元。

僧皎然(公元约720-约公元803 ),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代著名诗僧,谢灵运的十世孙。

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第二首是唐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还是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 文学家。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还是一个品茶行家。原因就是他亲自种过茶树,对茶叶了解颇深,也常常得到亲友们馈 赠的茶叶。在这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描写了他与李六郎中之间的深厚交情,同时,最后两句“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 是别茶人”说出了他是一个品茶的行家。诗人懂茶,让茶更有了一种文化的依附,内涵更加丰富。这就是诗对茶的作用。

第三首是唐朝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人》

《茶中杂咏·茶人》

唐·皮日休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这首诗说的大致意思为:茶人出生在这顾渚山上,也在这漫石坞中慢慢老去。与茶人们聊天,他们说的都是这个季节的茶叶,茶叶闻起来还是很清新,香气很重,茶人们的衣服上也散发出阵阵茶香。颖子树已经把茶人们的庭院遮住,主人不在家,狗在庭院内叫个不停。茶人们要天色很晚的时候才从茶园中归来,脸上挂满了微笑,腰间挂着轻轻的茶篓。

诗人在与茶人的闲聊中体会到了茶人长时间在茶院中劳作的辛苦,茶与人都融合到一起了,才有了看见的和闻到的“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第四首是唐陆龟蒙的茶具十咏·茶灶》

《茶具十咏·茶灶》

唐·陆龟蒙

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

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

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为:山中被雾气环抱着,如烟的雾气映射着早晨的太阳。锅中那甘甜清澈的泉水已经沸腾了,整个甑里的茶芽都已经熏蒸完毕。

高扬特殊的香气熏染着美丽的春色,茶叶鲜嫩的颜色已经接近于菊花版的黄色。灶下烧火的人如同我的门徒,每一年都会见到他。

陆龟蒙与皮日休,都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不仅是诗友,更是茶友,且两人在茶与诗上的造诣都非常高。两人在苏州偶然相识后,每日以诗歌唱和,评茶鉴水,让人羡慕不已。

在他们的诗歌唱和中,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和皮日休的《茶中杂咏10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几乎涵盖了茶叶制造和品饮的全部,他们以诗人的灵感、丰富的词藻,艺术、系统、形象地描绘了唐代茶事,对茶叶文化和茶叶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懂茶、知茶才能让茶在诗文里升华,笔者介绍的这几位都是唐朝种茶、懂茶、知茶的高人,有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文化旗手,所以他们写出来的茶诗不一般,一直流传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

2019年8月31日于艾墨轩

22小时前

7

杨珗笙 3星

共回答了395个问题 评论

在古人日常生活的描述中,俗事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雅事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雅俗,中国人的生活都无法缺少茶。

喝茶除了解渴,在古代更是一件风雅之事。诗与茶是中国文化的一道奇观。茶给诗人清思助兴,诗人也给茶传神写照,因此,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茶诗。内容广泛,极大丰富了中华的茶文化。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诗人最爱茶的香气,茶的香气在诗人笔下余味无穷,让人飘然若仙。

古人认为兰花的香气具有王者气质,因此很多诗人也用兰香来形容茶香。

王禹偁称赞茶香为 “香袭芝兰关窍气” ;

范仲淹赞美茶之香为“斗茶香兮薄兰芷”;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述茶之香时写道:

“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则这样形容茶香: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则认为,茶不仅能让人肌骨生香,它本身就是一个通体生香的美人: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东坡先生可谓别出心裁,其香袅袅、韵味无穷、空灵别致,非佳人而无可比拟,贴切之极。

采茶是一年中最辛劳,但也最欣慰的工作,在漫山遍野的茶香中,采茶不仅是茶农的乐事也是一些文人的雅事,

对于采茶这一艺术化的劳作场景,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众多诗词来歌咏、赞赏。

唐代温庭筠在《赠隐者》一诗中描写采茶时写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宋代陆游《初夏喜事》写到:

采茶歌里春光老

煮茧香中夏景长。

明代高启曾经这样描写采茶: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唐代杜牧有这样的采茶诗句: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唐代皇甫曾写了一首《陆鸿渐采茶相遇》,诗里说: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其中的隐逸之趣,给采茶这件平常事平添了一层美学色彩。

卢仝痴迷饮茶,并做了备受茶人推崇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此诗把饮茶之妙写得淋漓尽致,连苏东坡都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从某种意义上说,茶是中国文人心间的一股清泉。

白乐天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杜耒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无论是冬雪暖室中温酒相待,还是寒星冷夜里煮茶当酒,都为生活晕染了一层雅致的趣味与浪漫的情调。

无论是“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或者是郑板桥“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文人的杯中永远荡漾着茶之性灵。

如今,只要有购买能力,茶叶茶具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什么样的都可买到。但古人喝茶的那番雅趣,新泉活火、松风竹炉、隔篱相呼、烹雪煮茶的那份诗情话意,却令人难以追寻了!

21小时前

26

毁南城 1星

共回答了118个问题 评论

有暇将饮茶,静观日西斜。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泡一杯清茶,看着碧绿的茶叶在清澈的杯子里升腾浮沉,舒解一下情绪,是一种享受。

中国人喜欢喝茶,在微涩里品味那一丝清香与甘甜,是人生智慧。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无从考证,但中国人喝茶历史漫长却是事实。不过此前汉字中只有“荼”,直到陆羽在《茶经》中将“荼”字减笔而为“茶”,才有了形神皆备的这个字,“茶”,人在草木中,与古代文人清风明月、寄迹山水的志趣天然相合,茶便成了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饮品。

他们喝茶品禅,挥墨作诗,留下了诸多茶诗,读之有味,品这有韵,不觉中心神已浸入那般意境。

1、唐.陆羽《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竟陵城是茶圣陆羽的故乡,他不羡美酒、不羡功名富贵,只羡家乡有一江好水。含蓄,却又意味深远。

2、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大唐三大诗人中,李白愤青,杜甫苦逼,唯有白居易活得通透,琴棋书画,红袖添香,这是否与他爱茶有关系呢?

《两碗茶》: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真是有茶万事足啊。

3、唐.元稹《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的这首茶诗写得颇为有趣,从一字到七字,将茶之内涵写尽,既得情趣,又得诗趣,非好茶者不能摹写。

4、唐.卢仝《七碗茶歌》 :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原诗太长,此处仅为节录。卢仝是“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后人,著有《茶谱》,在茶界的地位与陆羽并誉,有“茶仙”之称。他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5、宋.苏轼《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在人间无所不爱的真人苏轼岂能不好茶?这首《汲江煎茶》从取水、贮水、煮水、烹茶,逐一写来,不是茶中君子,安能道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6、宋.杜耒《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有客何需酒?有茶便是仙。相逢一杯茶,足以让寒冷的夜晚透出温暖。

茶,有草有木,人在草木间,可以涤尘,可以澄怀,可以清心,可以滤神。

春天,于山水之间,采摘一片碧绿,炒制,收藏。冬夜,以清泉冲泡,那一片碧绿在水中翻滚、舒展,仿佛整个春天都复活了。

18小时前

10

不用躲闪 3星

共回答了382个问题 评论

1、版纳山头树,到今千百年,

蕊香春雨后,渴解晚风前。

陆羽残经品,坡公试院煎。

离乡真足贵,诗味故山巅。

(清)许潜

2、十里铺产十里香,茶色莹碧赛旗枪,

只盼移种遍园野,制出佳茗供市场。

注:本诗作者不详

3、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保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

4、竹正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5、世味看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6、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

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

《西塔寺陆羽茶泉》(唐)裴迪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4小时前

25

你还爱着她 2星

共回答了246个问题 评论

1、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唐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一字至七字诗·茶 元稹 唐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3、《七碗茶歌》 卢仝 唐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4、残年书事 魏时敏 明

林泉深处足烟霞,流水寒云八九家。

江客帆樯悬网罟,野人篱落带桑麻。

案头墨迹儿临帖,灯下车声妇络纱。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

5、汲江煎茶 苏轼 宋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6、夏昼偶作 柳宗元 唐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7、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 唐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8、尝茶 刘禹锡 唐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9、茶诗 郑愚 唐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10、即目 李商隐 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11、煮茶 唐 皮日休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12、减字木兰花 辛弃疾 宋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9小时前

2

程北北 1星

共回答了1个问题 评论

《早春凝露》

清明雨露凝新芽,

半山云雾初摘下。

常念春去秋无绪,

一盏芳幽香无瑕。

不知茶之古诗,写首送你,并茶名一个

3小时前

43

無法排遣 2星

共回答了99个问题 评论

1、《一七令·茶》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琴茶》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24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