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来历

紫涙錏 1个月前 已收到7个回答 举报

只冇他 4星

共回答了45个问题采纳率:92.8% 评论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是“医圣”张仲景所创,最初是为百姓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药材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煮熟后分给百姓食用。

百姓冻伤被治好后,就模仿着做出了食品,因形状像耳朵,就称为饺耳,后来因为叫着别嘴,慢慢的,改成了饺子。一直到现在,饺子成了我们过节必备的美食。

9小时前

4

如若离开 2星

共回答了276个问题 评论

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最初作为药用。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7小时前

28

告别童年 2星

共回答了287个问题 评论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扁食”“饺饵”等名称。

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4小时前

33

独占我天下 1星

共回答了194个问题 评论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为了帮助穷苦人们治疗冻伤的耳朵,张仲景把驱寒食材用面皮包成了耳朵的样子,做成了驱寒娇耳汤,后来人们模仿做娇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而这种食品就是现在的饺子。

1小时前

38

接受莪的愛 3星

共回答了341个问题 评论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

建安初年,张仲景辞官还乡,时值冬至时节,他在路上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因为天气寒冷,耳朵都冻烂了,心中非常难过,于是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施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下锅煮熟,并取名为祛寒娇耳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之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所以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仲景为百姓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

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用价值,就改称为饺耳,后来人们又把饺耳渐渐叫成了饺子。每到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有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24小时前

48

狠到发指 2星

共回答了294个问题 评论

据说冬至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后来辞官回乡,在回乡途中,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耳朵冻烂,于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切碎后用面包成“娇耳”(就是现在的饺子),后人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18小时前

14

我便是草纸 2星

共回答了236个问题 评论

传说在东汉末期,全国闹瘟疫,天气寒冷,很多百姓被疾病侵染,天寒地冻,耳朵都冻伤了。张仲景为了缓解这一病状,便用面团揉成褶子的模样下锅,在锅中加入很多驱寒的中药,这个药的名字,就叫“祛寒娇耳汤”。里面的面团,就被称为“娇耳”,也是希望能够让冻伤的耳朵恢复原来的状态。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11小时前

1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