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骑争歌杨柳春全诗赏析

雨苏梦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远离作戏 1星

共回答了196个问题采纳率:93.8% 评论

如下: 万骑争歌杨柳春是一首优美的古诗佳作。
首先,该诗采用押韵、对仗的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其次,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用丰富的描绘手法营造出了热闹、欢快的氛围,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该诗是中国史上很早就写出来的春天诗篇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笔下的作品以现实、生活为主,通俗易懂,被誉为“诗中有白,白中有诗”。
此外,关于春天的古诗佳作还有很多,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夜喜雨》等,都值得我们欣赏和品味。

1小时前

11

过分崇拜 2星

共回答了99个问题 评论

万骑争歌杨柳春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和人们欢乐的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从天空、垂柳、花朵等方面进行生动的描绘。
同时,诗人还描写了人们欢乐的场景,如骑马、唱歌、嬉笑等。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出了春天的活泼、喜庆和繁荣。
诗中还渗透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总之,万骑争歌杨柳春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21小时前

17

幸福开始 3星

共回答了340个问题 评论

万骑争歌杨柳春,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九曲词三首》之其二。

九曲词三首

唐 高适

其一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其二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其三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白话译文:

其一

将军以身许国一直为朝廷所依赖,连年无不因为报答朝廷奋战疆场。

天子已为将军颁发封侯印,御史台上又加封异姓王。

其二

万骑争唱着《杨柳春》,千场对舞着绣麒麟。

到处尽遇到欢乐和洽的事情,彼此相看都是无忧无虑的太平人。

其三

铁骑横行在铁岭头,往西看着逻逤想封侯。

青海湖如今将饮马,黄河也不用重兵防守。

整体赏析:

这三首诗颂扬了哥舒翰的收复九曲之功,主要写了此后边患不存,边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和欢乐气氛。诗中歌颂了哥舒翰的巨大功绩,描写了盛大而热烈的军民欢庆场面,也体现了收复九曲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一首颂哥舒翰之巨大功绩和显赫地位。哥舒翰以身许国,“庙堂”所赖,连年拜将,奋身疆场,终因功业至伟,封侯进王。此与高适追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官”(《塞下曲》)之目标相一致。故其敬佩、钦慕发自深衷,造语高华,气势雄伟。第二首写和平来临,普天同庆之壮丽场面。“万骑争歌”,“千场对舞”,场面十分壮丽;“杨柳”迎春,“麒麟”腾跃,气势十分热烈。三、四句中各用一“尽”字、“总”字,与一、二句中“万骑”“千场”相呼应,将普天同庆,军民同欢尽情渲染。同时,诗人对战争之强烈诅咒,对和平之由衷赞颂亦不容掩饰。第三首赞哥舒翰部众之壮志。哥舒翰能够成功,实非一人之力,所凭借者有众部下之“横行”建功之志,而战争之最终目的,乃在争取和平:“青海”成为放牧之地,“黄河”不用重兵把守。这就是唐朝取得九曲之战胜利的意义所在。

高适这组诗中对哥舒翰的赞颂并非溢美之词,当时广大百姓亦对哥舒翰颂扬有加,如西鄙人在《哥舒歌》中唱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就算在哥舒翰死后,唐德宗还对其子哥舒曜说:“尔父在开元(实兼天宝)时,朝廷无西忧。”(《新唐书·哥舒翰传》)全诗于整饬中见流畅,音调响亮,节奏明快,诗人将壮丽之场景,热烈之气氛,奔放之激情熔于一炉,一气呵成,声情并茂,弥漫着一种乐观豪迈之诗意美。

18小时前

3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