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与佛像的故事

醉在里 4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将耳顺 1星

共回答了156个问题采纳率:94.8% 评论

门神是民间百姓过年时都喜欢贴在门上的神像,希望可以让这大门上的神仙帮忙驱邪避鬼、守卫门户,而尽管都是保家护院门神,各家各户所请的却又有些不同,有的是一对手拿大板斧的神人,有的则是两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而民间也流传着关于这些门神的动人的故事。

传说上古时期的桃都山上生长着一棵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树上有一只金鸡,太阳出来的时候就会鸣叫。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桃都山里住着各种妖魔鬼怪,他们要出山就需要经过这扇“鬼门”。而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怪就必须赶回山里。

在鬼门外常年生活着两位神仙,神荼、郁垒。他们是兄弟二人,是黄帝手下的两位神将,领了黄帝的命令专门负责在此看守鬼门,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画出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自家门口,刻画出的他们身披盔甲,手持青铜大板斧,很是威风,而这种桃木板也被称做“桃符”。

唐代以后,民间又开始供奉两个新的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那是在贞观年间,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老龙王为求一时之胜,滥用权力,触犯了天条,其罪当斩。玉皇大帝便委派魏征在第二天午时三刻监斩老龙王。为了保命,泾河龙王在行刑前一天跑来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让他在第二天拖住魏征,好让自己躲过一劫。李世民觉得魏征是自己的臣子,这事情当然容易解决,于是就满口答应。

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征入朝,并将魏征留下来陪自己下棋。李世民的目的就是用这个办法困住魏征,让他无法脱身,当然也就不能监斩泾河龙王了。谁料午时三刻之际,正下围棋的魏征却打起了瞌睡,李世民也没太在意,而魏征就利用这个短暂的瞌睡,灵魂出窍,梦斩龙王。被斩了的泾河龙王恼羞成怒,怨恨李世民言而无信,因而阴魂不散,夜夜到唐宫里来大吵大闹,呼号讨命。李世民既惭愧又难过,每夜都被泾河龙王的冤魂吵得无法入睡。

武门神

大将秦叔宝得知了此事后,上奏道:“臣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李世民应允了秦叔宝的奏本,当天二人就在李世民的寝宫外站立了一夜。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称帝之前就陪伴身边的两位大将,都是忠心耿耿又威风八面的难得人才。鬼魂惧怕他们的正义凛然和过人武艺,不敢上前骚扰,李世民终于安睡了一个晚上。

这夜过后,李世民十分感激二位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也提出要继续为皇上守门。而李世民不忍让他们如此辛苦,遂命宫廷画家将他们的形象描在画布之上,并张贴于宫廷的正门。二位将军能镇鬼的故事传到民间,百姓也学模学样,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贴在自己家的大门上,与神荼、郁垒两位神人并存,慢慢地,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佛像产生后的600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摩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在阿育王时代(公元前272年—前232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诃菩提寺中,虽然可以见到不少雕塑图案和佛座。但是,佛座上并无佛像可见。

佛像艺术的出现,是公元一二世纪的事情。那是一种收到古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犍陀罗”文化产物。

从此,佛像渐渐由大月氏经过疏勒、高昌、于阗、龟兹等地传到中国内地,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在新疆拜城修建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第一座石窟寺。当时,佛的形象系雅利安人的特点:高鼻、细眼、薄唇,这种俨然是洋人的容貌特征,同古代新疆土著居民典型的蒙古利亚脸型显然是不相同的。当佛教东进阳关以后,随着佛教逐渐中国化,佛的面孔也逐渐汉化了。鼻梁的造型也逐渐变低,耳轮越来越大,佛的形象被改造为汉族人心中的“福相”:丰颊广颐,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到了唐代,洛阳龙门营造了很多佛像,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便是代表作。佛像头部圆满而秀丽,既有男性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主持营造工程的和尚以佛像美化武则天。据考证,武则天“方额广颐”,卢舍那大佛的头部形状和女性气质,显然有她的影子。

这充分说明了释迦摩尼的佛像,只是佛教信徒们和民间雕塑家、画家们心中的“佛”的形象。由于制作的年代和地区不同,制作者的需求,素养各异,同样的佛,却有许多不同的形象,这就是佛有所谓千万“化身”的来历。

22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