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的来历

踏雪无痕 3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勝过偶 2星

共回答了295个问题采纳率:97.8% 评论

1 端午粽子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虾啃食,百姓们纷纷下河救他,并投入了许多粽子以喂饱鱼虾,以此来缅怀屈原。
因此,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这样逐渐形成。
3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和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南方的粽子通常用糯米加各种馅料包裹,而北方的粽子则多以豆沙或肉类为馅料,外层则是由粉皮或蒲草叶包裹而成。

21小时前

3

蹲厕守寂寞 1星

共回答了181个问题 评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了。

19小时前

24

不杰束 5星

共回答了58个问题 评论

端午节始于中国古代,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逝去。在屈原遇难的那个日子,百姓们纷纷赶来救援,同时也在江边撒下了许多粽子来防止鱼虾欺走屈岸遗体。因此,端午节也叫作龙舟节或粽子节。粽子每年的端午节时节便吃起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食品文化现象。粽子以糯米为主料,将各种口味的内馅包裹在里面,用菜叶或者竹叶子扎紧后,在锅中蒸煮。吃粽子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但都有"吃粽子,躲五毒"的传统。至今,端午节、龙舟赛、吃粽子等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6小时前

41

蕜涺鉽僮話 3星

共回答了365个问题 评论

1 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制作的。

2 屈原是周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贪官污吏的诽谤而被贬职,最终投江自尽。
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节的时候祭奠他,同时还会在江中投放粽子,以防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啃食。

3 端午粽子的制作方式和材料有不同的地方,根据地区和传统习俗的不同,粽子的口味和形状也有所区别。
现在,端午粽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2小时前

19

良人婦 1星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评论

答: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珍禽兽肉、板栗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

7小时前

14

会说话的狗 4星

共回答了421个问题 评论

端午粽子起源于古代中国,据传起源于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是楚国的文学巨匠,但其忠诚的爱国行为招致了国君的猜忌,被贬谪到汨罗江。

闻讯后,百姓们急忙划小船在江中搜寻,自发投下南瓜、米饭、蛋黄等物救屈原。为了避免这些食物被恶鱼恶蛇咬食,还干脆顺手将它们裹成塑形后投江。

另一说是用粽子形象来守护孩童,不让恶灵靠近。历经千年,端午节和粽子保留至今。现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还有着不同的食用习惯,但粽子的好吃是大家都能认同的。

1小时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