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一生几次遭贬 分别贬在哪些地方任过职

卟喓謧閞莪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蔓延的小思 3星

共回答了358个问题采纳率:90.8% 评论

如果真的论起来,那苏轼一生基本都是被贬的抬不起头的,好不容易有点起色,也是为继续被贬做铺垫,不然没法贬了。

其实只要不是在朝为官,基本上都可以称得上是贬职,京官始终比地方官高人一等的

1071年是他第一次被贬,说的准确点是他自己请求外调,因为他得罪了王安石,对于变法进行了抨击,所以京城呆不下去了,只能请求外调,这也属于自贬。

第一次他去了好几个地方,杭州任通判、密州任知州、徐州任知州、湖州任知州,因为是自贬,别人也不好再抓他的小辫子。

1079年是他第二次被贬,因为在湖州的时候他心里不爽,又给皇帝上书,其中说了些带有个人情绪的话,当然这些话是对新党不友好的,然后又被新党抓住了辫子,这次新党就是为了弄死他,给他安了不少的罪名,最大的罪名就是对皇帝不忠。

这样的罪名,苏轼肯定死的不能再死了,已经凉透了,不过有很多觉得苏轼的不错的人开始给他求情,最重要的就是王安石给他求了情,不然他必死无疑了,这就著名的“乌台诗案”。

这次他直接被贬为黄州的团练副使,差不多算是一撸到底了,再贬下去估计就是平明百姓了,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在这里他起了个东坡居士的名号。而且也写下了不少千古佳作。这就不知道是福是祸了。

1085年,这一年对于苏轼来说是飞黄腾达的一年,也是让他再次跌落深渊的一年

这一年,哲宗登基,启用老人,苏轼也在此列,像坐了火箭,一升再升,当然苏轼脾气不改,又飘了,发文抨击旧党,然后就遭到了陷害,自此,他是与新旧两党势如水火。

飞黄腾达后,又开始被贬,当然这次也是自贬,跑到了杭州,杭州是个好地方,苏轼在这里也算不错,因此就有了著名的苏堤。

1091年是决定苏轼命运的一年,他从杭州被召回了朝廷,本来脾气该改改了,结果他没改,又因为政见不和,被调往颍州任知州、1092年任扬州知州、1093年任定州知州。

1094年,苏轼开始了悲惨的仕途之旅,没错,他又被贬了,这次他没犯啥错,只是因为新党再次崛起了,而他以前得罪了新党,所以新党对他恨的不行,直接贬到了广东惠阳。

1097年,这次不能说是被贬了,简直就是流放了,62岁的苏轼还是不让朝中的一些人放心,直接把他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苏轼认命了,年龄太大了,一生跌宕起伏,他也看透了,在海南,他做了不少事,都是好事。

三年之后,天下大赦,苏轼也得到了赦免,不过在北归的途中死在了常州,享年六十五岁。

21小时前

22

老驴锕淼 2星

共回答了281个问题 评论

苏轼一生遭贬三次。分别在惠州儋州,黄州,。苏轼晚年用一首诗概括了他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惠州,黄州,儋州。

19小时前

23

蕝汨媿媿 4星

共回答了495个问题 评论

苏轼一生数度遭贬,总体轨迹是一路向南。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有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以看作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除此之外,苏轼还在杭州,湖州等地工作过,暂时忽略不计。

先看黄州,此地是苏轼最为人们所孰知的地方。在这里,苏轼不仅在文学上达到了高峰,思想也提高到了极高的境界。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前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卜算子》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此外,他还在此发明了东坡肉,东坡帽等物品。

再看惠州,苏轼在这个地方实际上生活的时间并不长,过得也基本上十分平淡,但他总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名作《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就是其旷达心境的反映。

在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是苏轼一生中最为落魄,也最为辉煌的时候。儋州,自古被认为是蛮夷之地,生产技术极其落后。苏轼并未抱怨,反而竭力为百姓做好事。他创办学堂,开化蛮夷,大力发展生产,儋州人民的日子日渐富足。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还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百姓们都把他视为好友,无怪乎他在诗中写到:我本儋耳氏,寄生在蜀中。

16小时前

29

相信一份爱 1星

共回答了136个问题 评论

轼(即苏东坡)一生中共有两次遭到贬谪,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第二次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在苏轼政见相同的元老以及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这场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2、流落儋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12小时前

2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