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插茱萸的来历

夏之馨芯星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爱情是承诺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采纳率:97.8% 评论

清明节插茱萸就是人们很思念自己的亲人,很怀念亲人的,在墓碑上插茱萸就是让亲人也能想起自己,在墓碑里的亲人也能看到茱萸就会想到你,怀念亲人的意思,插茱萸就像是看到自己的亲人,和亲人在一起扫一扫墓碑上,和亲人说一说话,这就是插茱萸的来历

21小时前

10

嬌氣寶 3星

共回答了311个问题 评论

插茱萸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东汉末年,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带领乡亲们一起种地劳作,村里一片和谐美好。然而每到九月初九,村里的西边都会阴云密布,乌云里窜出一只瘟魔。

瘟魔朝着村里吐出毒气,村里所有的人都晕倒了,包括桓景。桓景醒来后,发现父母都被毒气毒死了,悲愤欲绝,发誓要除去瘟魔,为父母报仇雪恨。

于是桓景背井离乡,前往仙山,拜师求艺。他一路乞讨,跋山涉水,衣衫褴褛,爬上仙山千层阶梯,终于感动了仙人,仙人愿收桓景为徒,并教其除瘟魔之法。

桓景刻苦求学十余载,终得除瘟之法。离开仙山的时候,仙人嘱咐桓景,瘟魔来临之时,一定要记得在村里插满茱萸。又到九月初九,桓景回到村里,按照仙人指点,插满茱萸。瘟魔又来了,但是村里的茱萸散发着浓烈的味道,瘟魔无法靠近,桓景趁机拔剑而上,一剑封杀了瘟魔。从此人们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都会插上茱萸,驱邪避魔。

19小时前

28

相守到老 2星

共回答了91个问题 评论

  清明节没有插茱萸的习俗,重阳节才有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插茱萸的来历:  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直至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到民国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

16小时前

3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