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讲的三达德指的是什么

爱上维尼熊 2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春尐暖 4星

共回答了411个问题采纳率:93.9% 评论

三达德指智、仁、勇。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称之为“三达德”

这里说的“智”,一般指知识、学问和智慧;这里说的“仁”,一般指爱心、慈悲心、同情心;这里说的“勇”,一般指勇敢、毅力和决心。其中仁是最关键的素养。所以,三达德是以仁为中心的。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所以,要学会修炼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智仁勇兼具的人。

14小时前

40

詠遠讀對白 5星

共回答了58个问题 评论

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个人修养,然后实现三不朽的人生目标。所谓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样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指道德操守,“立功”指事功业绩,“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必须具备三种德性,智慧、仁心、勇气,三者缺一不可。有智慧的人,能看清事情的本质,不会迷惑。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有大勇的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不会恐惧。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12小时前

27

從未放棄祢 1星

共回答了148个问题 评论

三达德指的是仁、智、勇三大美德。

“三达德”的说法是《中庸》提出的,孔子没有说过“三达德”,但孔子分别说过知、仁、勇三个规则。这里的“孔子说三达德”只是一种方便说法而已。

孔子就是以“仁、智(知)、勇”为核心建立起他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的,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规范一种理想的主体人格——孔子认为具有仁、智、勇三种德性,才是完全的人格。所以,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要求学生“通习六艺,臻于三德”。

孔子之后,《中庸》才从理论高度进一步将“仁、知、勇” 概括为“三达德”。“达”是通达的意思,“达德”指通行不变的道德,“三达德”则意指“仁”、“智”、“勇”为三种古今通行天下的品德。

扩展资料

1、何谓“仁”?

孔子“仁”的基本内涵是“仁者爱人”,即“仁”以“爱人”为根本内容。

这里讲的“爱人”,并非特指爱某类人群,而是泛指爱一切人。“爱人”的“起点”表现为爱亲,即孝悌之情。“爱人”的“终点”即实现爱一切人,而最广泛的人则是天下之“民”。

孔子从“仁”的基本内涵出发,既提出了如何达到“仁”的境界的内在要求,又阐发了如何实行“仁”的外在行为原则。

2、何谓“智”(“知”)?

在《论语》中,孔子讲的“知”大致有三种涵义:认知、了解和把握;知识;通“智”,即睿智、智慧。这里主要侧重于第三种涵义。

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只是通向智慧的工具或手段,但智慧作为一种运用知识的方法或能力,又是离不开知识的。所以,孔子常常把两者相联系,通读《论语》会发现,孔子所讲的智慧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知识,即自然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社会政治知识、天命之知。

3、何谓“勇”?

在传统伦理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勇”都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儒家把“勇”列为“三达德”之一,与“仁”、“智”并提;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勇敢则与智慧、节制、正义一起,构成了美德的核心内容,被称为“四主德”。

在孔子的“三达德”体系中,可以清楚看到,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提倡的是君子之勇,必须以仁义礼智为规范,否则便是小人之勇、匹夫之勇。所以,理解孔子的君子之勇只需解决两个问题:勇于行什么?怎样勇于行?前者是关于勇的性质问题,后者是关于勇的度量问题。

9小时前

35

陽够天不无 1星

共回答了157个问题 评论

《论语》中没有直接提到“三达德”或者“三大德”。《论语》记载孔子提出君子有“三戒”、“三畏”。“三戒”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畏”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另外,《子张》篇中记载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些是不是就是君子的“三达德”或者“三大德”?

5小时前

38

爱情害了你 3星

共回答了304个问题 评论

《论语》中没有直接提到“三达德”或者“三大德”。

《论语》记载孔子提出君子有“三戒”、“三畏”。“三戒”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畏”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另外,《子张》篇中记载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些是不是就是君子的“三达德”或者“三大德”?

1小时前

39

共你亲 2星

共回答了234个问题 评论

《中庸》中:“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句话的大意是:“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认为具有仁、智、勇三种德性,才是完全的人格。

孔子说的“仁”的基本内涵是“仁者爱人”,即“仁”以“爱人”为根本内容,“克己复礼为仁”,推己及人的爱。

孔子讲的“知”大致有三种涵义:认知、了解和把握;知识;通“智”,即睿智、智慧。

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提倡的是君子之勇,必须以仁义礼智为规范,否则便是小人之勇、匹夫之勇。

“知耻近乎勇”中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赞扬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1天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