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物质是什么

荰茯媙尅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你不再怀念 1星

共回答了134个问题采纳率:98.9% 评论

要说到最小的物质粒子,粒子物理可算是逻辑思维混乱不堪,粒子物理学家们认为分数电荷的夸克是最小的物质粒子: 既然是分数电荷,自然会比电子更小了。然而本民科就是不相信大咖们的大忽悠,因为夸克得过n个诺奖,却至今仍未现身,强力中的所谓`胶子’根本就没有找到,所以现在强力理论连个`半拉子工程’都算不上! 而且站在物质的角度考虑,也很难判定什么物质粒子最小,但是如果站在超越物质的角度考虑,那就很简单了: 一个质量点俘获并囚禁一个光子的物质粒子必定是最小的物质粒子,因为质量点或光子,无论是少了哪一个,都不再是物质粒子了!很简单,不是吗?本民科推测它就是中微子,中微子恐怕是最小的物质粒子。

9小时前

16

谂妤焚 5星

共回答了55个问题 评论

目前,至少人类还不能确切知道最小的粒子是什么!如:上帝粒子、弦等,包含有很多猜测的成份!

在哲学上讲:物质无限可分,也就是说人类永远不可能知道最小的物质是什么!

7小时前

25

彽晿寂寞 1星

共回答了144个问题 评论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物质都是运动的,并且运动相对地分为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比如宏观的太阳系,整个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黑洞的运转为外部运动,而行星9围绕太阳的运动、太阳及行星的自转和内部发展变化为内部运动,不如原子,整个原子的不规则运动为外部运动,而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及电子和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变化为内部运动,再比如人,人步行为外部运动,而消化、血液循环、思维等为内部运动变化。

最小的物质,既然是物质,也必须遵守上述运动规则。有一种超弦理论,说物质最后归结为比h尺寸小很多的闭弦组成,这种弦包含了内部、外部运动变化,即环状弦的伸缩、扭动为内部运动,而弦在空间的自由运动变化为为外部运动。。弦理论中的弦是无结构的,也有其缺点,比如弦可以说是无结构的(而反过来看,有结构就可以再分割),也可以说是单一结构(弦的各个组成部分相同),那么,单一的弦是如何组成有不同结构的物质的?这一点,弦理论中没有加以说明,就是说,单一的弦与复杂、多样性的物质世界还没有相关的联系理论;再者,弦无论是外部、内部运动,其动力是怎样来的没有说明。就是说,我们把一条线段二头接上放在桌子上是不动的,与超弦理论中的弦是不一样的,弦理论中的弦是时刻在变化中的,这种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怎样来的?

4小时前

23

怀念在连续 4星

共回答了400个问题 评论

最小的物质粒子是光子,其它粒子都是不同数量的光子按不同的拓扑结构构成的光子团。

1小时前

27

小世界悲伤 2星

共回答了7个问题 评论

这个问题,还是运用经典动力学的原理来回答,比较靠谱,因为来自无数次实操实验 ,不涉及所谓的“思想实验”。

以下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库仑定律,来解释。

1. 最小体积的实体单子是质子,

质子半径=质子自旋半径=r*

质子引力场势能:Ep*=m*c²

两个质子电荷相互切割对方引力场的磁力线,产生质子间的电磁力,即:F*=ke²/r*²

质子引力势=电荷电动势,m*c²=ke²/r*,有:r*=ke²/m*c²=1.53×10⁻¹⁸[m]=1.53[mfm]

2. 最小质量的实体单子是电子,

电子半径=电子自旋半径=r₀

电子以光速自旋,电子激发的真空场引力,按牛顿第二定律:F₀=m₀c²/r₀

电子绕旋质子,切割质子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按库仑定律:F₀=ke²/r₀²...(2)

电子势能对应最大电荷电动势:m₀c²=ke²/r₀,电子半径:r₀=ke²/m₀c²=2.82[fm]。

3. 最小质量的复合单子是中子;

原子核中子内部结合力=质子与电子之间的电磁力,中子半径=中子内电子平均进动半径=rₙ

按中子衰变辐射β电子速度v≈c估算,该电子动能库仑电动势提供:½m₀c²=ke²/rₙ

中子半径:rₙ=2ke²/m₀c²=2r₀=5.64[fm],似乎,中子半径≈原子核半径。

这与有关资料所称中子半径为8.6费米的数量级一致。但现有量子力学无以奉告。

4. 最小质量的空间单子是光量子;

根据湮灭方程±e+2Ek=±γ+Q,左右两边的动能守恒:2Ek=m₀c²=Q(1.02MeV)。左右质量守恒:引力子质量=光量子质量=电子质量。

5. 最小密度的空间单子是引力子;

电子湮灭反应表明,电子可以光速对撞的极端条件,实现“实体vs空间”的突变。“1个电子空间”爆胀为“1个光子空间”。根据:2Ek=hc/λ₀,此时对应的有:

最短光子波长:λ₀=2.42纳米,最短的光子半径:r₀'=λ₀/2π=0.39纳米。最高的光子频率:f₀=c/λ₀=1.24×10²⁰[Hz]。

由于光子之间在做依次推涌过程中,所有光子都在梯次降频红移,直至150万千米的普朗克卫星轨道附近的光子波长伸展到7.35厘米,温度2.725K。

此时的光子嫣然衰变为引力子,是最低能态的光子。引力子半径:r=7.35/2π=1.17厘米,引力子背景体积为:V=4.2r³=6.73[厘米³]。

引力子密度:ρ=m₀/V=1.35×10⁻³⁷[kg/m³]。

必须指出,如果按照标准粒子模型(上图)的参数,则与电子湮灭反应严重不符。

退一步讲,上夸克的质量(u=2.4MeV)是电子质量(e=0.511M)的4.7倍,中微子质量ve<2.2,光子质量γ=0,皆不可靠。

笔者对中微子的评估:要么中微子是类似伽玛光子,中微子质量=电子质量;要么中微子是上夸克的变态粒子,中微子质量=上夸克质量。

结语:

最小质量的基元粒子,是电子与光子;最小半径的基元粒子是质子;最小密度的基元粒子是引力子。

Stop here。物理新视野与您共商物理前沿与中英双语有关的疑难问题。

24小时前

11

淡看伤感陌 3星

共回答了307个问题 评论

据目前的研究认为,最小的物质是夸克。中字可以分成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质子可以分成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

1.中子的概念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的实验中证实的。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2.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被公认为质子的发现人。1918年他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注意到在使用α粒子轰击氮气时他的闪光探测器纪录到氢核的迹象。质子命名为proton,这个单词是由希腊文中的“第一”演化而来的。卢瑟福认识到这些氢核唯一可能的来源是氮原子,因此氮原子必须含有氢核。他因此建议原子序数为1的氢原子核是一个基本粒子。在此之前尤金·戈尔德斯坦(Eugene Goldstein)就已经注意到阳极射线是由正离子组成的。但他没有能够分析这些离子的成分。卢瑟福发现质子以后,又预言了不带电的中子存在。

18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