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概括《诗经》的 兴 观 群

伤心控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島嶼涼人心 4星

共回答了491个问题采纳率:91.9% 评论

“兴观群怨”说主要是孔子针对《诗经》的社会功能而做出的解释。所谓“兴”,就是指《诗经》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指阅读诗经可以观照社会,观风俗盛衰,形成对社会的认识;“群”是指聚集起来,也就是同别人交朋友;“怨”即不满,指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兴观群怨”说见于《论语阳货》篇,其全文如下: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在孔子看来,《诗经》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本教材。孔子自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不仅是审美的,更是功用的。诗可以表现内心,更可以认识自然,甚至可以参与政治,与人辩论(《论语》中有不少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用《诗经》中的语句进行辩论的例子)

因此,理解儒家的文学观对于理解“兴观群怨”说是很有帮助的。

1小时前

9

夜雨故人 4星

共回答了400个问题 评论

《论语·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大概意思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诗》?《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洞悉人的内心,可以促进人的团结,可以学得讽刺的方法。近到可以明白侍奉父母,远到可以明白如何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兴观群怨出处便在此,

简单地理解即 ——

兴:联想 观:观察 群:合群 怨:怨恨

这四个字是孔子对《诗》社会、心理作用的高度概括。

“兴”指诗歌的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起联想和想象,这点它主要在讲诗的文学感染力;

“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群”表明诗歌可以使社会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统一认识,促进和谐;

“怨”则强调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能表达情感、认识自然,同时也能参与政治,

在美学价值之外,诗还有许多更“现实”的功能。

在孔子看来,《诗经》 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

它也是现实社会的一面明镜,

也可以成为一本完美的教材。

基础上大致的意思就是这些内容了,

更多的还是得靠自己实际地去感受,

诗经背起来很无趣但读起来挺有趣。

老师给推荐了一些好看的研究资料:

1、孔颖达《毛诗正义》

2、朱熹《诗经集传》

3、高亨《诗经今注》

4、《礼记》

5、《左传》

6、《论语》

以上都非常建议阅读。

回答者下岭

21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