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的由来

本亽雖美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醉美人 2星

共回答了286个问题采纳率:95.9% 评论

“怒”是形声字。小篆从心,奴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怒”。

《说文·心部》:“怒,恚也。从心,奴声。”(怒,愤怒。从心,奴声。)

“怒”的本义为生气。如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用作动词,指谴责。如《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


5小时前

5

再拽你也是 1星

共回答了196个问题 评论

“怒”,和奴隶无关。

“怒”,上面不是有个“奴”字吗?

的确有,但这只因为“怒”是个形声字。

《说文》曰:“怒,恚也。从心,奴声。”

“奴”,是“怒”的声旁。

其实还不尽然。


按照《康熙字典》的说法,“怒”,是“从心从弩省”。

就是说,“怒”的上面不是“奴”,而是“弩”之省略。

《康熙字典》说:“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发人,怒则面目张起,凡怒当以心节之,故从心奴为怒。”

最后一句,显然是针对《说文》的解释而言的。

《康熙字典》的说法不无道理。

年代稍晚于《康熙字典》的清代大学问家段玉裁亦说:“古无努字,皆用怒”。


《说文》未见“努”字。

《唐韵》初收。

宋代《增韵》曰:“努,用力也。”

这个形声字,当为“从力从弩省”。

“弩”属古代弓中一类。《说文》云:“弩,弓有臂者。”

“弓弩”,皆须用力拉满才可将箭矢射出,有“用力”含义。

最初,“怒”用为“努”,一定因此;后来新造出“努”字,也源于此。

所以,“怒”和“努”上面“弩省”为“奴”,就不单单是“声旁”,还兼有“义首”的作用。


《庄子.逍遥游》说:“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里的“怒”,绝非“生气”,而是“用力”,道家讲“气”,“怒”就是“鼓气”——乘风而飞。

《庄子.外物篇》云:“草木怒生”,也不是说草木“生气”,而是发自内部的“用力”、“胀满”。现在仍然在用的“鲜花怒放”,保留的就是这个含义。

《后汉书.第五伦传》曰:“鲜车怒马”,这个“怒”,是“肥壮”“生龙活虎”之义,类似于“草木怒生”。

这应该是“怒”之本义。

3小时前

8

居心是我王 1星

共回答了156个问题 评论

把别人当奴隶一样对待,别人的内心肯定生气发火,这就是怒的由来。

1小时前

4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