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舞麒麟的起源

尚且温柔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用钱来买生 4星

共回答了460个问题采纳率:93.9% 评论

客家舞麒麟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山西五台山竹林寺,是客家人从江西带到南粤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它是在螳螂拳功法的基础上,根据农耕文化时期农民们四季生活和劳作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创编而成。麒麟舞是坪山古老的民间客家文化传统习俗,背后蕴藏着深厚的中华传统麒麟信仰文化。人们通过“舞麒麟”来祈求良好愿望得以实现。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主要流传于宝安区大浪街道大船坑、水围、浪口一带,以大船坑为主,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客家民俗的典型体现。大船坑舞麒麟以“麒麟”为主要表演道具,其长约六米,披红挂绿,鲜艳夺目。整个舞蹈由拜前堂、走大围、双麟会、采青、游花园、打瞌睡、走大围和三拜等套路组成,之后伴有武术表演。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比较全面、完整地继承了先辈舞麒麟的套路和表演技法,在深圳地方传统舞蹈中具有代表性,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一定影响力。
如需更多关于“客家舞麒麟”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论文获取。

21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