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流浪者之歌深度解析

明咱艿伱蛤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只是想你 2星

共回答了289个问题采纳率:92.9% 评论

背景:古城音响烧友初见,为了搭上丁元英,故意惹恼他,无奈之下,丁元英只好作以下评论,基于一首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三位演奏家:穆特、弗雷德里曼和海菲兹的演绎水平对比。

他说:我个人认为,穆特拉的《流浪者之歌》还不足以冠一个“好”字。

(为什么?)你看啊,同样一首曲子,我们以穆特和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来做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伤、悲凉、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她多了一些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一些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菲兹当然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就这首曲子来说,我觉得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可能是因为太注意技巧上的严谨,反而染上了一丝匠气,少了一点儿虔诚。所以就这三个人演奏的同一首曲子来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不到,海菲兹是手到心不到,只有弗雷德里曼那是叫手到心到。

(为什么说穆特是心到手没到?)

心是什么,心是愿望,神是境界。那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我们当然应该相信穆特太想演奏好了,但是她的性格底色是上帝给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那她这个性格底色的脂粉气就抹不去。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

如此,在场众人皆服。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感受艺术作品的时候,有所感受,能够体会到创作者的心境、心意,并能够察觉其中细微感情,对这些感情能够描绘传人。这才是最厉害之处。

6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