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是什么意思

暮晩等你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纵然始终 4星

共回答了499个问题采纳率:93.9% 评论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斿,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秦二世时期,秦朝又增加设置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中、右这三位丞相同时存在。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至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西汉汉哀帝至东汉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两晋、南北朝这360多年间,除蜀汉,孙吴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12小时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