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 诸葛亮的隆中对描述了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挥剑天下 4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局中花 3星

共回答了308个问题采纳率:99.9% 评论

描写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指出了曹操占天时优势,孙权占地利优势,而刘备占人和优势,构思了刘备要先取荆州再图西川,联合东吴孙权集团共同对抗曹操集团,而第一步需要先图取荆州,占据荆州后再图西川沃土,从而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6小时前

40

伱并不懂俄 4星

共回答了462个问题 评论

        隆中对的大方针是:1取荆州谋益州。2联吴抗曹。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上给刘备定下的军事发展战略-隆中对,数千年来都被世人奉为经典,并将刘备政权前期的快速兴起归功于这项前期策划。实际上,隆中对战略一出,刘备政权的最终覆亡也就被早早注定。

隆中对内容的前半段是对其时时局的前瞻性分析,指出了各个实力的实力比照。其中对曹操政权的描绘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皇帝而令诸侯,此诚不行与争锋。”这一点上诸葛亮确实明晰地了解了其时曹军的强盛情况,可是明显缺乏对于曹操政权发展意向与内在危机的知道。

其时的曹操政权目标明确是统一全国,不管任何人都必须面临与之争锋的局势,而关中地区的西凉军则是曹操的心腹之患,其时的马家军屯兵关陇,实力非常强盛,刘备在后期吞并荆州蜀地的作战中并没有在外围有用照应马家军对曹操的制约,导致关陇皆为曹属。

另外,诸葛亮提出孙权据有江东,不行图之却可认为援,却紧接着就提出荆州可取,则一个更大的战略过错就出现了,孙吴在长江下游扬州之地,从孙坚时代开始就对荆州凶相毕露,原因则是要确保江东无虞则必定要收取荆州来对立北方的侵略。

既然东吴对荆州势在必得,那么诸葛亮想要在占有荆州的一起确保东吴这个援兵,便是绝不行能。从之后两边在荆州的你来我往就可以看出,东吴必然不会在荆州上罢手,诸葛亮的荆州战略从一开始就为后来吕蒙渡江,关羽败走埋下了伏笔。

后半段则是对未来战略的通盘考量,诸葛亮率先抛出了“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论点,可是,这样的立论并不准确,汉高祖并未真实以益州为立锥之地,从灞上撤军到重新夺取三秦,刘邦仅仅是在汉中停留了不到半年之久,首要意图也是修整兵力,敏捷再战,远远算不上“因之已成帝业”。诸葛亮让刘备占有蜀地恰恰是将这个新生的强力军政集团中心置于巴蜀这一守成之地,其后果可想而知。

最终,诸葛亮拟定的雄伟方案是一旦全国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该方案虽然看起来顺畅成章,可是细思却难以实现。出荆州北上之军直至河洛,则要在黄淮平原上面临曹操的精锐马队,以步卒、水军见长的关羽戎行一旦出汉水流域便极难推动,更不要说还要面临东方孙吴的威胁,相当于以荆州一州面临华夏与江东数州。

另一路出蜀的戎行天然面临军粮难以耐久的问题,再加上关中地区曹军可以获得来自凉州的兵力补给,所以同样难竟全功。由此看来,隆中对是诸葛亮的理想主义设想,虽然在早期取得成功,但也给刘备军团带来了不行避免的失利。

4小时前

4

纯情小钢炮 2星

共回答了287个问题 评论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诸葛亮通过对当时天下形势的深入分析,区别了各种矛盾的主次,抓住曹刘这一主要矛盾来制定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而明确“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方针。

正是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通过赤壁之战等多次战役,刘备成就了一番政绩,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苏洵认为,诸葛亮只以关羽守荆州而以主力到西蜀建立根据地,很难实现两头兼顾的目的。

孔明以为有高山险隘相阻,就可以免于灭亡,而实际上西蜀之险,守不可出,出不可继,保证安然偏于一隅都很困难,以此为根据地图取中原就更不可能了。

苏洵还形象地举了一个例子:要成为富人,必须占据四通五达之都,收取天下之利。而赚到一点小利,就藏在家里,天天守着,是求不失,不是求富,要是来了大盗,又怎么知道真的不会失去呢?

毛泽东赞同苏洵的这一观点,并批注道:“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1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