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怎么理解

温柔有苦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小三爷 1星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98.9% 评论

中国古代哲学名词。指派生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详细释义

太极 [tài jí]

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

《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

《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2小时前

40

沒叾尓 1星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评论

从字义上说,太极,即无限之意,包括时间的无限和空间的无限。

从名字来说,“太极”一词,早见于《庄子·太宗师》“夫通……在太极之先而为不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但是庄子此语,是作为语义词使用的,并非范畴词,更非哲学概念。

真正把“太极”一词作为哲学范畴的,是始于我国古代的哲学巨著《周易》。《周易·系辞上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段话描绘了宇宙生成的过程。由此而起,“太极”成为探索宇宙人类生成演化的哲学概念。

今天的文章就为您分享“太极”的概念在太极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一、太极即元气

太极,宇宙的本源,又指的是什么呢?汉代易学家大多认为,太极是元气,即宇宙本原的那种气叫做“元气”。这在学术上称为元气本原论,又称元气一元论。

东汉哲学家王符对元气本原论作了系统的论述:“上古之始,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并,混而为一,莫制莫测,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淳。和气生人,以统理之。”

他明白无误地说明,在上古之世,最初的宇宙只有浑沌的元气,经过漫长的变化,才分出阴阳,出现天地,化生出万物来。

就养生来说,“元气”及元气的作用,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不论是否练拳练功,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若要健康长寿,必须培本固元。

二、无极而太极

宋、元、明时期,易学昌盛,流派繁多,学者把太极学说推向了新的高峰。

首先,北宋著名学者周敦颐,集先秦以来太极学说之大成,绘太极图、撰《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全新命题。古今学者对此有不少精妙论述,认为“无极”是指宇宙万物的根本实体,是早于“太极”的独立存在的形式,这种存在形式是无方所、无形状、非目力所及的,是惟恍惟惚一片虚空的宇宙实体。

周敦颐提出“无极”,又赋予了“太极”以新的涵义,不但把“太极”视为混而为一的元气,而且把它作为无形到有形的联结点,即太极由无极而来;它又是阳动阴静的基点,也是分阴分阳的起点,故是阴阳的母体。

“无极而太极”的命题,不仅在哲学等许多领域中产生深远影响,对修道练武也有直接的启示作用。就太极拳来说,周子一图一说是太极拳的催生剂,也是最高心法范畴之源。

三、心为太极

北宋开始,出现了“心为太极”之说。北宋数学派创始人邵雍是此说之代表人物。他以太极为一,而此太极之一的内容即是人心,所以又说“心为太极”。心无思无为,不起念头,形如止水,一而不分。当其发作,念头兴起,即是动,动则变,为奇数;停顿下来,就是静,静则变为偶数。奇偶之数及其变化的法则,就根源于这未动之心。

陆九渊的《渔樵问答》中说:“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就是心。”又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他把“心”作为宇宙统性的实体。后来心学派解易,都以人心或道心为太极。

到了明代,心学派的继承人王阳明及其弟子又提出“太极良知说”,即以人心的良知为太极。王守仁将世界万物统一于心,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又说:“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从太极拳而言,也有空空静静、不假外求的说法,本性具足,万法唯心,明心见性在太极拳中也非常重要,这也是太极拳“懂劲”、“知己”的功夫。

1小时前

34

孤單中有我 4星

共回答了404个问题 评论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及《系辞传》。

《庄子·大宗师》中,庄子对“太极”和“道”的关系描述如下:

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孔子在《系辞传》中提出了万物生成模型: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老子在《道德经》虽然没有提出太极的概念,但提出了和《系辞传》中类似的万物生成模型,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老子、孔子、庄子这三个人的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到,老子的一就是孔子的太极。

太极中的“太”为“至”,“极”为极限,太极就是“到了极限”,有大到极大,小到极小之意。

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包括了至大至小的空间极限、至久至近的时间极限和至虚至实、至有至无的物质极限,是时间、空间、物质以及规律的统一体。

正因为太极无所不包,是宇宙间唯一的存在,所以被称作是“一”。

这是从定义上来理解太极。

太极与无极、有与无的关系

我们再从老子的“道生一”来理解道和太极的关系,就会对太极有更加本质化的认识。

道是万物本源,太极是道所生,并由太极生成了万物,所以是道生成了万物,又主宰着万物。

老子认为有生于无又复归于无,即无极生出了太极,太极生出了万物,万物不断衍化最终又归于无极,终而复始,无穷无尽。

这也就是有无相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道才是那个真正的唯一存在,是那个如如不动的万物本源。

这与我们平常的理解是有些冲突的,毕竟我们认为太极才是那个一,现在道变成了那个一,太极就只能退居其后了。

这个矛盾点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区分有和无、太极和无极。

太极与无极相对,有与无相对。所以太极和无极是一对阴阳,有和无也是一对阴阳,仍然没有跳出阴阳的范畴。

万物皆在太极,万物皆是太极,万物皆藏太极

人类文明发展有内求和外求两条路,不管哪条路都是立足于太极世界(现象世界)向着本源探求,不同的是内求之路直指大道本源,而外求之路则是按部就班,从现象世界向隐象世界发展,不断扩大人类的认知范围。

22小时前

4

我的心很痛 1星

共回答了120个问题 评论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最初见于《上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同时与“大衍筮法”相关,即《上系》所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扔以象闰。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18小时前

47

人情淡漠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 评论

我们中华传统中易学和古中医都是辩证的,所以不能生搬硬套,要搞清来龙去脉,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和思维。

风水三两天就能学会的,但前提是要不断的体悟和总结,万事都有理,也就是说搞清风水吉凶的原理,如果原理搞明白了,一切就透了,别人怎么给你讲风水,讲什么风水,你都懂了。如果原理搞不明白,你怎么搞,怎么学都学不会。

这样的原理还是要从简单的学起。首先要明白一个点就是太极!太极是什么?太极是对宇宙万事万物的抽象的一种总结,宇宙的本源是曲线,是圆形,故古人抽象太极图为圆形图,最为直观的仰观天文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为圆形,且很多星体运行路线为圆形,即曲线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永恒模式!这都是孔子说的:“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的生活总结,并不是现代人把太极理论、什么风水等等说成什么什么秘诀、什么什么鬼神、什么什么道家真传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最自然的东西,根本就没那么神秘。太极是圆形的,是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宇宙规律、来自于客观规律!其实真正的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就是从观察宇宙万物和自己身边的事物规律中来体悟风水和其它预测的规律。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大型运动的东西大部分是圆的,快速奔跑的物体大部分是圆的,我们生活离不开的永恒的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金星、木星等等都是圆的,我们都知道人走在大沙漠里为什么容易走不出来?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因为沙漠太大了,每个人的腿都不一样长,走起路来走的绝对不是直线,如果沙漠足够大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在沙漠中画了一个大圈。这就是走不出沙漠的原因!那么圆的规律在宇宙规律中有什么作用呢?因为物体遵从了宇宙规律,所以可以稳定长久。

所以圆的轨迹,可以理解成长久。凡是不是圆的,都是不长久的。而彗星(扫帚星)不是圆的,不遵从宇宙规律,就具有毁灭性,所以说某人不好就说他是扫数星。因为他没有遵循圆的规律。

13小时前

38

二人世界一 4星

共回答了429个问题 评论

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庄子之后,后世人们据《《周易·系辞》相关“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

同庄子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易系辞传》(西汉马王堆出土版本)记载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内容。意思是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这里讲的是八卦画出的过程。原与天文气象及地区远近方向相关,后来被宋代的理学家以哲理方式进一步阐释。

7小时前

4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