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历史原型

貦卟起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忧烟殇往 2星

共回答了75个问题采纳率:98.9% 评论

刘墉,字崇如,号石俺,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之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因其书法造诣深厚,人称“浓墨宰相”。乾隆十六年,刘墉因父亲关系,以恩举人身份参加当年的会试与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升为侍讲,从此步入仕途。自乾隆二十一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刘墉一直外放地方做官,基本上与和珅没见过面。在做地方官时,刘墉秉承父亲政治干练与雷厉风行,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被百姓誉为宋朝的“包拯”,受到了乾隆的赞许。

乾隆四十七年,刘墉从地方被调到京城出任左都御史,此后一段时间,正式开始接触和珅,并且处于权利政治中心,危机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惹祸上身。就是这个时间段,刘墉表现出圆滑的处事作风,故意装傻,让乾隆觉得很无奈但是又不能拿他怎么样。比如乾隆命令他去监考,刘墉就没有以前那么严格,批阅试卷态度不够认真,让乾隆觉得刘墉已经年老不经事。

据史书记载,面对当时不可一世的和珅,刘墉并非像电视剧眼泪那样针锋相对,反而也是和群臣一样表现出消极闪避的态度,甚至有时还得做到几分阿谀奉承。当然我想说的是这也怪不得刘墉,我们不能现在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的事情,彼时的从众心理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巧妙避开和珅的锋芒,以便日后的斗争。所以这一时期的刘墉本质上还是那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刘墉在乾隆朝也并未如影视剧中所演的官位很高,亦未记载他为民请命的种种情节,总体而言,他的名声未如他的父亲刘统勋大,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被影视剧演绎的有胆有识,清廉而有骨气,为观众们所喜爱。影视剧中的真真假假,一部分来源于历史,一部分来源于杜撰,我们仍然希望刘罗锅能够存在于今天的政治社会之中,为民请命,多做好事吧。

1

9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