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傲慢与偏见 3年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独出危险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采纳率:98.9% 评论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5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小时前

45

喏请收下 3星

共回答了39个问题 评论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 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1小时前

9

愛卟懂 2星

共回答了234个问题 评论

清明是农历三月之节,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4日一6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清明有天清地明之意。《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当此时节,杨柳青青,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2℃以上雨量渐增。蒙蒙细雨中,但见景色清秀,鲜花娇艳,令人心旷神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要提起清明节,相信很多人都会随口咏出唐朝杜牧这首诗,堪称代表之作。清明扫墓祭祀祖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来历据说和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是追随者之一。有一天重等人被困在野外,又累又饿,四周荒无人烟。当众人手足无措之际,介子推悄悄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且炖了肉汤献上去。就这样,一碗肉汤救了晋国公子一命,得知真相后重耳异常感动。多年以后,重耳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后来晋文公请介子推出山入仕无果,后听从别人献计,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大火过后,只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尸骨,晋文公大哭!介子推死的这一天,被定为寒食节,举国上下禁火吃寒食。

当然啦,清明时节不仅仅有细雨纷纷,祭念祖先的哀伤。还有阳光明媚、山青水秀的美妙景色,所以我国各地还有插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等习俗。

22小时前

15

硪鍀顆惢 3星

共回答了371个问题 评论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全回到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农谚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但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跟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即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唐代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

清明节的起源须从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寒食节主要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吃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纪念晋国的臣子介子推。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

不料介子推却跟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

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

这司煊氏,也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成固定的风俗。

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以后逐渐缩短了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唐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

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

18小时前

16

温柔你野爹 2星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评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与之交。清明节源自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与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3小时前

43

当地驰念 2星

共回答了238个问题 评论

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这首巜清明》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独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日的前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就开始了一年的春耕和春种。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所特有的一种划分,它把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24个节气,分别属于春、夏、秋、冬四季。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这样的划分,对于掌握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的时机非常重要。

那清明到底是什么时候呢?清明是在春季的后半段。巜易通挂验》中说,春分加十五天为清明。万物到了这个时候,全都洁齐清明,因此便称“清明”。

有一句农谚这么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由此可见,清明是每年农事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万物萌生,春色宜人,也是正是春游踏青的最好时机。

清明节除了是一个农历节气,它其实还是一个风俗节日。这个时候,人们照例要进行扫墓和祭祀活动。

清明节进行扫墓祭祀活动,在我国由来已久,原因就是清明节和寒食节是连在一起的。

那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寒食节,寒食节相传是春秋时代晋文公,为纪念他的忠臣介之推而规定全国照办的。

晋文公重耳,他在继承王位之前,过了十多年的逃亡生活,在流亡的过程中,他想吃肉而不得,介子推曾经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煮给他吃,重耳知道后很感动,当时就许诺说,将来要奖赏他。

可等他登上王位之后,他把这个事儿给忘了,当时其他的一些臣子得到了奖赏,介之推也没有去争功邀赏,而是带着自己的母亲进到了深山之中,隐居起来。

等到介之推走了之后,晋文公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多方寻找介之推而不得,便听了别人推荐的办法,放火烧山,想着着火后,介子推必然要从山中退出来,可到了最后,介子推却没有出来,和他的母亲一起烧死在山中。晋文公很伤心啊,为了纪念这位耿直的臣子,下令以后每年到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家家都不许点火做饭,只能吃点儿冷食来纪念他。

因为寒食节当时只限于晋国,年代又比较久远,所以后来的人们的并不太熟悉这个节日,但是呢,扫墓的风气由此却开始发端,且长期流传下来。也因此,清明节和寒食节总体上也就难以分开了。

那我们现在应该意识得到,一提到清明节,它就应该是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农历的节气,二是风俗节日。

7小时前

42

矿泉与水 1星

共回答了139个问题 评论

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全回到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1小时前

23

我是何人 1星

共回答了119个问题 评论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1天前

36

不会醒梦 3星

共回答了314个问题 评论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与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还包含着一定的文化风俗和纪念意义,也叫清明节。

按公历来说,清明在每年4月4日到6日之间,这个时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蓬发的时候,万物复苏,也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

《历书》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时节一到,雨水增多,气温也明显升高,万物复苏滋长,正是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图片来自ph图库

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寒食节、上巳节、清明节时间上相距很近。唐代的时候人们为了方便,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并称,清明节本来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而寒食节、上巳节则有着丰厚的传统习俗,三个节日相结合,于是就成就了“清明节”这个很重要的节日。

寒食节主要习俗是扫墓、踏青、禁火、不许生火烹煮食物,只能吃提前已经备好的食物、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相传起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将介子推的忌日定为寒食节,不许民众开火煮饭,只能吃冷食。宋朝之后寒食节的扫墓传统逐渐转移到清明。上巳节则有水边散步踏青、戴柳圈等习俗也融入到了清明。

图片来自ph图库

关于清明的古典文学也很多。例如唐杜牧的《清明》更是家喻户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外还有古代诗人高翥、王禹偁、黄庭坚都有描写清明的诗句。

不仅中国,过清明节的传统也流传到了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是汉字文化圈很有影响力的节日。

在中国南北方清明节的习俗的方式不尽相同,除了踏青、戴柳圈、扫墓等还有放风筝、插柳枝、取薪火、画蛋、荡秋千等活动。

清明节经过与其他节日的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与端午、春节、中秋节并称的“汉族传统四大节日”。

1天前

1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