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历史讲解

亲爱偏执狂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围裙妈妈 3星

共回答了35个问题采纳率:92.9% 评论

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

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欧洲大陆,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他们乘坐六十二艘大船,这种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在当时是少见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期间郑和一共航行了七次,对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使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明成祖曾经说:"今天我特别派遣郑和上天下,告诉大家我的想法,我的这番意图。你们都要遵守天道,不能够因为你们人多就欺负人家少数,不许你们以强凌弱,大家要共享太平之福。"这个理想很好啊,这是的一个想法,所以现在我派郑和到你们那里,告诉我的这番意图,这一个理想是明成祖朱棣,对于天下秩序的设想。也就是他的天下观,他的理想的世界秩序。所以朱棣希望通过郑和,去宣传他的天下秩序的理想,建立天朝礼制体系,最终实现共享太平之福。

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3小时前

25

翔哥翔哥翔 3星

共回答了346个问题 评论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担任正使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进行的海上远航活动。

郑和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大明船队访问了南亚的占城、爪哇等国家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加深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11小时前

1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