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结合经验 谈谈如何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久别风情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淺淺的依戀 1星

共回答了148个问题采纳率:99.9% 评论

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

在《我找到了小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

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

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活动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

6小时前

38

是厌倦缺友 3星

共回答了338个问题 评论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幼儿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多表现在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弄摆弄。他们常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幼儿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橘子、香蕉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十五件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4小时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