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杜荀鹤 译文

纸要你的人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睿智小解 2星

共回答了60个问题采纳率:93.9% 评论

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小松》,全诗译文如下: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全诗原文如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诗人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大顺进士,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首句“自小刺头深草里”写小松刚出土,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锐不可当。“刺”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写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

21小时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