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的故事10字概括

七里留香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久了也会累 2星

共回答了88个问题采纳率:99.9% 评论

一字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通过学习书法,不断追求卓越的成长过程。他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逐渐掌握了书法的精髓。

在他的师傅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如何运用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备受赞誉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取得成功。

8小时前

32

長得好有愛 2星

共回答了246个问题 评论

1. 贾宝玉拜薛宝钗为一字师。

原诗:“绿玉春犹卷,蜡花秋已开。”

宝钗提醒元妃不喜“玉”字,改“蜡”为“绿蜡春犹卷”。

“绿蜡”出自唐朝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

2. 齐己的一字之师。

诗中“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6小时前

34

女人不狠心 5星

共回答了5个问题 评论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或者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人,即可为师。比喻一个人有虚心学习的胸怀,即使比自己多认识一个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尊其为自己的老师。

3小时前

18

少年同猪 1星

共回答了134个问题 评论

1、五代时期,王定宝的《唐摭言》中记载李相读《春秋》时,“婼”应读“敕略切”,李相误读为“敕晷切”,小吏向他解释后,李相感到很惭愧,于是“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2、唐朝时,齐己作了一首诗,名为《早梅》,诗中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不能突出“早”字,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觉得很有道理。当时读书人称郑谷是齐己的“一字师”。

3、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诵读了一句“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很多人都夸赞他,只有山东一位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天锡弯下腰,拜老叟为“一字师”。

21小时前

13

回忆那夜伤 4星

共回答了459个问题 评论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在桐庐宜春江给他建造了祠堂,并写了篇《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接它,似乎显得局促,换个‘风’字怎么样?”范仲淹听后,把诗再低低吟诵一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风”有“风传千里”“风流千古”的意味,因此更能反映对严子陵崇敬的意思。

      范仲淹连忙称谢,拜李泰伯为“一字师”,并以一千两银子作为酬答。

16小时前

3

娸實佷寂寞 4星

共回答了41个问题 评论

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

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11小时前

31

解药久伴 4星

共回答了450个问题 评论

一字师的概括如下所示:

唐朝诗僧齐己作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句子。郑谷说,“数枝”不能突出“早”字,不如改为“一枝”好。齐己叹服。当时读书人称郑谷是齐己的“一字师”。

4小时前

19

含笑浅若离 2星

共回答了91个问题 评论

    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有一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齐泰伯看后,认为应该把“德”换为“风”字,范仲淹品味后,感觉非常恰当,因为称齐泰伯为“一字之师”。

24小时前

21

吶誰涐想迩 1星

共回答了111个问题 评论

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东一个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天锡俯首拜他为“一字师”。

15小时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