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深度解析书评

木呐无味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天仙眼镜妹 2星

共回答了28个问题采纳率:93.9% 评论

这部接近500万字的悬疑小说,读得很吃力,也很有成就感。原因有两个:

一、作者东野圭吾的叙事方式很特殊。每一章甚至每一节开始都会出现新的人物,而且看似与前面的人物没有什么关系,始终弄不清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可作者又在恰当的时候,让新的人物与原先的人物产生一点联系,续上一点线索,给读者一种阅读上的错觉与新奇感。这也构成了支持读者将这部情节冗长的小说继续读下去的动力。文中不断有人意外死去,疑点重重,扑朔迷离,但作者始终没有直接去写怎么杀人,所有的线索都靠读者通过文字本身去分析。于是,读者把自己变成了警察,很有刺激与挑战性。这种叙事方式虽然特殊,却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二、小说的时间跨度长达19年,时代背景贯穿其中。警察从单位的精英干到退休,主人公从小学生成长为中年人。从整个国家层面的金融危机、计算机兴起,到普通百姓的饮食起居,餐桌变化,文中都有交代,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可以说,作者是把这系列案件放在近乎完整的社会层面去展开,想向读者讲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校里不良少年学业荒废,行为乖张;社会上部分成年人目标虚无,精神萎靡,通过不正当途寻求感官刺激。大染缸般的日本社会现实,给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东野圭吾的悬疑推理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告诉读者真相,可是他又有意无意地在文中给出一点暗示,隐隐感觉“有问题”,可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警察笹垣在小说中两次提到的枪虾与虾虎鱼的互利共生关系,怎么回事呢?

自然界中,枪虾通常是盲的,一个枪虾会挖一个洞,然后一对虾虎鱼会游来同住。作为挖洞的回报,枪虾会受到虾虎鱼的保护,甚至得到食物。通常虾虎鱼坐在洞穴的入口处,枪虾忙着清理通道,当枪虾出来倾倒沙石时,它总把一根触须搭在虾虎鱼的身上,其他鱼来袭时,虾虎鱼一动身,枪虾就逃回洞中。

情节发展到后半段,读者已经隐隐感觉到笹垣是用这样一个比喻,形容雪穗和亮司的关系。雪穗是枪虾,而亮司则是她的虾虎鱼。

但究竟警察为什么会这样说,只有他自己清楚,故事中的其他人和读者都不知道。

再比如小说题目“白夜行”是什么含义呢?文中倒是有些暗示。

有一次,雪穗在车上和下属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然而,这是一个诗意的表达,除了当事人自己,别人还是不明就理的。

这段话就像雪穗本人,周围人眼中的绝世美女,知书达理,气质高贵,但很多人却总是能感觉她眼神中的诡异,以及与人若即若离的态度,包括那种来自第六感的阴暗。

亮司呢,更像是一个幽灵,行事做派匪夷所思。

如果说作品令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里面一些比较“污”的片段。无论是空虚少妇的商业出轨过程,还是男主人公与女友、女主人公与丈夫的床第之事,从一般道德的层面上来讲,确实“有伤风化”。

然而,客观地分析,这些描写其实是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或者陈忠实的《白鹿原》一样,大可不必过度解读。作者显然不是在故意诲淫诲盗,因为任何作品都是一个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的过程,就像鲁迅在《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小引》中谈到《红楼梦》时的名言: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倒是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或者李玫瑾教授的犯罪心理学)出发,给两位主人公的行为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那就是:

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决定了以后的人生道路。

也只有到了末尾,读者才真正明白雪穗和亮司犯罪行为背后的逻辑,并且清晰地了解这个长达19年的故事梗概:

由于母亲与自己家当铺雇的人在家里偷情,桐原亮司跑到废弃大楼的通风道里玩耍,却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好友雪穗实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惊惧与愤怒使得11岁的他用长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西本雪穗的母亲及“母亲的情人”也“意外死亡”,随后她被优雅独居的唐泽礼子收养。没有了完整家庭的少男和少女,在惨剧发生后度过了平静的七年,然而,桐原亮司发现当年的案子还是有人在查,而且,已经开始怀疑到自己和唐泽雪穗身上了。没有家庭温暖的二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罪行被发现,用尽各种手段把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一除掉。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少女的母亲由于家庭窘迫,为了钱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出卖肉体,幼年不幸的经历,让雪穗的心灵从此失去了阳光;而亮司基于各种复杂的情愫,一直暗中帮助雪穗报复迫害她的人,同时也帮她一步步铲除一切妨碍她成功的障碍。最终桐原亮司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雪穗,跳下阳台,并用剪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总体来说,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反映的是日本社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底层人民的惨淡与阴暗生活。整个小说处处充满诡异,一个个人物象走马灯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又在莫名其妙中消失。所幸刑警笹垣润三没有放弃,即使在退休后、案件已过了追诉期后也一直没有放弃调查,最后花了十九年时间才让案件真相大白……

可是,了解真相之后却难言审判。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几个人是完全无辜的:

被杀的当铺老板桐原洋介是个一个心理病态的人,有极强的“恋童癖”,又非常吝啬。

寺崎忠夫与桐原洋介有着同样的问题。

西本文代家庭贫穷,日子过得很苦,靠出卖女儿肉体,维持生计。

亮司的母亲弥生子,原为陪酒小姐,经常喝得烂醉,从来不管他的死活,并且与店员松浦勇有染。

雪穗表面优雅美丽,高贵脱俗,但人性却是扭曲的,她利用桐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报复她的仇人、反对她的人、与她有竞争的人。

……

被杀者却是迫害者,杀人者却是受害者,用什么来审判?情,理,还是法?

小说最后一句写道:

“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亮司对雪穗无悔付出,最后死于非命;雪穗冷酷绝情,利用桐原排除异已。这两个人外表光鲜,却有着同样悲惨的童年;他们双手沾满鲜血和罪恶,却是一对互相依靠和慰藉的苦难的灵魂。男女主角最大的心愿,就是手牵着手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悠闲地散步,然而,这种在普通人身上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他们却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这了生存,他们只能借助彼此的光亮,在黑夜中艰难前行,并且,最终付出了无法偿还的代价。

读完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压抑的。谁也不想在白夜里行走,谁也想活在明媚的阳光下,但人与人之间出身有别,经历不同,遭际各异,由此造成的人性的复杂程度恐怕连上帝也只能挠头叹息。

最后的问题是:

一个在童年经历过创伤、灵魂遭到扭曲的人有没有获得救赎的机会呢?

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只能靠读者自己去寻找。

16小时前

4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