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不同地貌

笨的狠脱俗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猛男收割机 3星

共回答了331个问题采纳率:91.9% 评论

天坑(tiankeng)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中文名:天坑

拼音:tiankeng

解释: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别称:“龙缸”、“石院”、“石围”

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天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群等)

9小时前

33

爱酒妹子 4星

共回答了412个问题 评论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2001年之前一直将其作为喀斯特漏斗的特例,2001年我国学者正式提议将这种喀斯特地貌命名为“天坑”。

上世纪80年代初,地质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大岩湾”“小岩湾”,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大型漏斗地貌,在此之后随着我国南方大型喀斯特漏斗的不断发现,此类地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

7小时前

22

放棄等你 2星

共回答了94个问题 评论

 天坑是岩溶地貌中的一种负地形,从形态上看是地面上一个巨大的坑洞,雄伟的峭壁如斧劈刀削般森然直立,围成坑洞的四壁,远远望去,好像大地对着天空长大的嘴巴。  天坑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人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南方有大规模的石灰岩地层,长江以南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至1400毫米。当雨水降落在石灰岩地面上,沿着岩石的裂缝渗入地下,一路溶蚀四壁,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溶洞的洞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坍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在地表与地下长期的溶蚀作用下,漏斗越来越大,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坑。  与天坑共存的另一种奇特的溶蚀地貌是地缝,都以地下河与天坑相通。这种地形在小寨天坑和乐业天坑群都存在。与小寨天坑相通的天井峡地缝全长14公里,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地缝多为断裂带,破碎的岩石被溶蚀或被流水带走,从而形成峡谷。

4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