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惜赏析

老友配酒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曾经丢 4星

共回答了445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忆惜》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之情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之情。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规整,押韵工整。诗中使用了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通过对春日芳草绿满地、落叶飘零的描绘,暗示了时光流转、岁月易逝的主题。
首句“泉眼无声惜细流”,以寓意深远的自然景物开篇。通过描绘泉水从泉眼流出,却没有声音,展示了岁月静默流逝的景象。此处的“细流”可以理解为微小的光阴流动,颇有意味。
第二句“树荫照水爱晴柔”,通过描绘阳光透过树荫照在水面上,展示出晴朗的清明日子和优美的风景。诗人将这样的景象与时光的流逝相对照,暗示了岁月无情的变迁。
第三句“小荷才露尖尖角”,以描写刚长出的嫩芽的荷叶,展示出初生的生命和希望的萌发。诗人借荷叶的生长,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力量的诞生,同时也表现出对按部就班流转的时光变迁的感叹之情。
末句“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描绘蜻蜓停在荷叶上方,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和蓬勃向上的生机。同时也传达了时光迅速流逝的无情事实。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追忆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之情。诗中的意象清新,并融合了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性和时光荏苒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15小时前

3

玖龄猴光棍 4星

共回答了466个问题 评论

赏析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13小时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