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无颜见江东父老

累了就结束 3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那情疼 3星

共回答了389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项羽不肯回江东,是因为他知道已经大势所去,所以放弃,而且项羽有妇人之仁,英雄情怀和所谓的贵族气度都让他无言以对江东父老,也不忍心在看到生灵涂炭,从他当日要求和刘邦决斗就已经看出此人无法成功,不择手段厚黑是刘邦,妇人之仁英雄气短是项羽,鸿门宴如此,放刘邦父亲和吕后回去也是如此,人生结局必然是失败。

7小时前

49

想要回去 2星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评论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因为项羽本想带着家乡江东的子弟,闯出一番天地,干一番大事业。

但是他从家乡带出来的楚国子弟兵损失殆尽,所以他无颜回去见他们的父母。

秦末群雄并起抗秦,项羽与刘邦即使这其中的两股势力,但当时项羽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巨鹿一战,坑杀秦军二十余万,名震天下。

刘邦也借着项羽的名气,一路攻城拔寨,在项羽之前进了咸阳城。

但当时刘邦是不敢称王的,他要是称王了项羽非杀了他不可。他只好推出城外驻扎,把城池送给了项羽,换命。

这就可已看出刘邦是有大志向的人,小不忍则乱大谋。

秦朝灭亡后,项羽称王:西楚霸王。当时可以威胁到项羽的势力只剩刘邦,但是项羽狂妄自大根本看不起刘邦。

反观刘邦呢,他知道早晚会和项羽一决雌雄,所以一直在蓄势待发。期间也有些小摩擦,小战役,多为刘邦兵败收场,这样项羽就更看不上刘邦了。

后来刘邦任用了萧何力荐的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统领三军,训练士兵。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间韩信派兵去项羽的营地周围唱楚国的民歌,那些江东子弟打了败仗,夜里又听到家乡歌。

有的士兵直接哭了,有些士兵因为想家做了逃兵,唱项羽的士兵直接丧失了斗志。

唱的项羽也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无心打仗了。

天还没亮,刘邦的军队便杀过来了,项羽带着残兵,逃到乌江边。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意思是说,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何还要渡江,况且和我一起出来的8000子弟兵,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不说,我心里不也很愧疚么。

于是拔剑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5小时前

12

钕人吥嗳 1星

共回答了199个问题 评论

中国学者柏杨说:“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

对于西楚霸王项羽而言,江东就是他的家,他无颜回家,这也是他的个性使然。

一、项羽出身高贵,造就心高气傲的个性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氏一门世世代代为楚国的将领,是楚国的名门望族。项羽虽早年丧父,但一直跟随自己的叔叔项梁在军中习武打仗。

自幼就高高在上的他,虽然拥有着不凡的统率能力和过硬的军事技能,但同时也造就了他心高气傲、自负的性格。

再加上他二十四岁就和叔叔项梁一起参加了起义反秦,三年后二十七岁就因巨鹿一战而闻名天下,威震其他六国自封为西楚霸王。过早的成功让年少气盛的他,更加的功高自傲。

古罗马哲学家绪儒斯曾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

二、对手刘邦出身卑微,但却能屈能伸

项羽的性格表现在个人主义的英雄气慨上,他其实很自恋,只崇拜自己的能力。他自己指挥,他自己战斗,他刚愎自用。而他的对手刘邦却懂得笼络人心,发展的是群众路线。

刘邦的出身在项羽面前是卑微的,也许当初的刘邦根本就没被项羽看在眼里。

刘邦是农民出身,和项羽的贵族身份差距很大。虽是农民,刘邦却不愿意好好耕种,每天喝酒闲逛,名副其实的市井无赖。但是刘邦很讲义气,好交朋友,而且为人不拘小节,性格上能屈能伸。

这就让刘邦成为了一个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可以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的一个人。

正如毛泽东所言:“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三、两个不同性格的强者,拥有不同的命运

刘邦一直处于失败的状态,他被项羽打的节节败退。在鸿门宴上,面对项羽的羞辱,刘邦可以低声下气求原谅;被项羽3万人打的屁滚尿流,刘邦依然可以从头再来。

但是项羽不行,他的性格高傲,他宁折不屈。所以他唯一一场败仗就要了他的命。项羽这样自恋的大英雄却偏偏败在了,自己没瞧上眼的,一个卑微的人物手里。

对项羽而言,他败给刘邦,他高傲的内心是无法承受的,这对他来说就是侮辱。项羽的性格,就是脸比命重要,而刘邦则反之。项羽败就败在自己的性格上。他这要强的性格,属实是再也没有脸面回去见江东父老。

大势已经如此,就像《易经》里面说的“气数”一样。项羽的“气数”已尽,再也无回天之力。

四、性格决定命运

刘邦曾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

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刘邦的总结真到位,战争的胜败也好,为人处事的能力也罢,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因素。

尼克松说:“对一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他的背景、他的肤色、他的种族,或是他的宗教信仰,而是他的性格。”

2小时前

27

請伱愛惜 4星

共回答了437个问题 评论

西楚高层清一色江淮人士,项籍本人就是江淮人,江东人在西楚并不得重用,流血流汗有份,吃香喝辣没份,穷途末路还敢见江东父老,不怕江东父老藏了他像汉王请功吗?

22小时前

23

牵动涐心 4星

共回答了499个问题 评论

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没有脸面见家乡父老。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率800残兵突围,向南惶惶而逃,至乌江只剩28人,项羽逃至乌江,本当渡江而去,但他却不肯。对乌江亭长说:“老天要亡我,你渡我过去又能如何呢?于是和汉军展开徒手白刃战后,自刎而死。

项羽的错,刻在到骨子里,死也不肯认。项羽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砍郡守之头,起事吴中,少年英雄横空出世;雍丘再战,斩杀李由,大败秦军;杀卿子冠军,拜上将军,威震楚国,诸侯付之;巨鹿之战,举世闻名,动秦之根本。自封霸王,大封诸侯,谁人不服?

项羽用兵八年,70余次战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垓下一战,终为泡影。曾经无数的辉煌竟然是为了造就今日之惨淡凄凉。一个从未尝过败绩的人,却一败涂地;一个高高在上,大封诸侯,指点天下人,却惶惶而逃。江东近在咫尺,平安渡江,可能会卷土重来。可死要“面子”的项羽深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选择自刎。

项羽觉得“面子”比结果重要。项羽的战绩,荣誉似乎是为了满足他在父老乡亲面前夸耀。项羽曾攻占咸阳,谋士劝他固守战略要地关中。他说富贵后不回故乡,如同穿了锦绣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谁知道你的富有呢?(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富贵,成功了,衣锦还乡。沦落,失败了,无颜面对。项羽放不下昂贵的“面子”,弯不下笔直的腰,低不下高贵的头。既如此,只能拔剑自刎,饮恨乌江,本色英雄,颜面之罪,合当如此吗?

项羽的错,刻在到骨子里,死也不肯认。项羽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砍郡守之头,起事吴中,少年英雄横空出世;雍丘再战,斩杀李由,大败秦军;杀卿子冠军,拜上将军,威震楚国,诸侯付之;巨鹿之战,举世闻名,动秦之根本。自封霸王,大封诸侯,谁人不服?

17小时前

43

丆尛吢 2星

共回答了236个问题 评论

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兵败自刎前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为何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愿自刎而死,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霸气和自信。项羽自从起兵反秦以来打了无数恶仗和胜仗,并率军消灭秦军主力,可以说所向无敌,战无不胜,楚汉之战中更是几次将刘邦打得落花流水,那是何等风光与荣耀。如今风光不在,落得孤身一人,对于曾经的西楚霸王来说,这只何等的悲哀!纵然过江后能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他拉不下这个面子,那就是西楚霸王的霸气和自信。二是对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再创辉煌。曾经多好的局面,封王将相,兵强马壮,结果一副好牌被自己打烂了,而且烂得深入骨髓。用人不当,多头用兵,妇人之仁,如今纵然过江,刘邦大军势必跟进,富饶的江东势必战火纷飞,人民又将陷入战火纷争中,他不想看到江东再受战火洗礼。假如最后能够东山再起而王,天下还要乱多久谁都无法预料,他不想天下再乱下去了,这就是项羽的家国情怀!

11小时前

38

看不见永远 3星

共回答了328个问题 评论

1.因为项羽这个人一向傲气,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他自杀就是因为受不了失败做出的选择。而且他身上承载着江东父老的希望,大家都以为他会赢。

2.在项羽逃亡的时候他就猜到了刘邦的心思,作为刘邦的敌人,他是不可能放过他的。如果他这个时候选择渡江,那么他要保护的百姓们肯定会遭受磨难,这才是他没有渡江的核心原因。所以说项羽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渡江完全说不通,他只是考虑到了百姓们。

再来这一战士兵们都做好了和项羽赴死的准备,但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他没有反抗。

3.项羽知道,如果自己选择血战到底,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跟随他,可是他不希望看到这些鲜活的生命凋零。所以他的死也是保住了这些为他效命的士兵们,虽然很多人觉得项羽不是一个好上司,但他却十分注重一个“义”字。

4.其实就算他这次成功回到江东,也没机会打败刘邦。与其过着逃亡的日子,还不如死得体面点,这也是他最后一点尊严。

5.也可能是项羽被绝望的情绪冲昏了头脑,所以选择自杀。有人说如果一开始刘邦出身高,项羽比不上他,那么他就算失败也不会觉得丢脸。可是他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却因为他的决策失误,让刘邦有机会站稳脚跟,所以说刘邦就是踩着项羽上位的。

4小时前

24

笑看浮华 1星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评论

当日项羽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八面埋伏。仅剩的八百江东子弟兵死伤殆尽,那时候的项羽在乌江边上心想这下凉凉了,当乌江亭长迎接项羽时,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项羽装笔似的仰天长啸"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更何况老子带了八千个老乡出来耍,结果全被哥坑死了,我回去之后这些老乡家里人还不得咬死我"。所以干脆自刎了!

24小时前

6

亦记得 4星

共回答了444个问题 评论

因为项羽自江东走出后没有成功的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帝王霸业,到头来兵败乌江自刎,楚国子弟兵也损失殆尽,所以说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意思是说,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何还要渡江,况且和我一起去的8000子弟兵,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不说,我心里不也很愧疚么。

扩展资料:

公元前203年12月,刘邦、韩信、彭越三路大军共30万人联合伐楚,项羽且战且退,行至垓下时,被汉军赶上。

十路汉军从四面八方一起杀出,团团围住项羽。项羽奋力突围,钟离昧断后,好不容易才逃出汉军的包围圈退回垓下,楚军或逃或死,已经去了十之八九。

项羽连夜带了八百亲兵衔枚逃出垓下,一路奔至乌江,乌江亭长已泊船侯在岸边,项羽却在此时失去了斗志,心灰意冷。

此时,身后尘土再起,汉军又到,项羽自刎,时间为公元前202年2月,项羽年三十一岁。

15小时前

4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