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 垂髫 及笄 豆蔻 弱冠 各指多少岁啊

落下的情 3年前 已收到7个回答 举报

独有的记忆 2星

共回答了202个问题采纳率:96.1% 评论

总角指的是八岁到十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两半,在头顶上各扎成一个结,样子像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的是三四岁到八九岁,古代童子不戴帽子,所以头发下垂。

及笄指的是十五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意思就是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古代的女子十五周岁就出嫁了。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弱冠指的是二十岁的男子,由于已经成年,但是体格比较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为“弱冠”。不能用于女子,男子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成为英雄,为国家出一份力。

21小时前

2

想念的微笑 2星

共回答了79个问题 评论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19小时前

8

心灰冷 2星

共回答了200个问题 评论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16小时前

45

四裤全输 2星

共回答了269个问题 评论

总角指8一14岁,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

垂髫3一8岁,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及笄指女孩15岁,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豆蔻指女孩13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弱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12小时前

2

陌然接受 2星

共回答了258个问题 评论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7小时前

21

凉薄心 1星

共回答了119个问题 评论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1小时前

1

天涯别了谁 4星

共回答了449个问题 评论

总角:借指童年时期垂髫:也指儿童及笄:女子15岁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20岁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1天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