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归隐的诗人有哪些 及其他们归隐的原因

女卟棄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谁敢欺负她 3星

共回答了332个问题采纳率:93.1% 评论

1、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

其诗歌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尤其大量以田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更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

归隐的原因: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他质性自然,带气负性的为人是根本不可能与世俗腐败风气相结合的。何况仕途充满了机诈和险恶,归隐对他来说是无奈之举。

2、孟浩然(689-740)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归隐的原因:盛唐诗人孟浩然之所以终身不仕,并非“为隐居而隐居”,也并非出于无奈,或受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观念的影响。其深层原因在于其始终坚持以“求真”、“放性”并以其作为统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个性不见容于官场,为了保持真实的自我,选择了归隐。

3、王维(701-761)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归隐的原因: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使得生活舒适的王维自然向往佛学中的境界,所以他一生几度隐居,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4、韦应物(737-792)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

归隐的原因: 其隐逸思想的产生与他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有关。韦应物一生沉浮宦海三十多年,儒家济世思想在其人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仕途的坎坷,命运的偃蹇又促成了其隐逸思想的发展。并且他具有浓厚的隐逸思想,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不汲汲于入世,常以隐居为乐。

5、范成大(1126-1193)

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宋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田园诗产生极大影响。

归隐的原因: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贫寒。此后宦海沉浮几十年,已是疲惫不堪。人也病老体弱,叶落归根的念头使他想起了过去隐居疗伤的日子。他喜欢清静无忧,向往与世无争的氛围。便又回到人生的原点,在苏州老家再次过起了隐居生活,度过十年余生 。

19小时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