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姚书琪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我眼里的妳 1星

共回答了1个问题采纳率:90.1% 评论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要承认和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循坏渐进地“管”和“教”,努力为幼儿创设“自己做主”的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

2. 尊重幼儿的权利:主要包括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受保护权和知情权。

总之,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需要从认识幼儿、了解幼儿开始,从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才能让教育更贴近幼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1小时前

31

沉睡中苏醒 4星

共回答了472个问题 评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两个纲要都极力强调对幼儿和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以幼儿和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创造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

毋庸置疑,儿童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不是成人的附属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使人感到温馨、亲切、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对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有一份归宿感,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实施新《纲要》的根本。

结合幼儿教育实际,反思传统的“师道尊严”、“你通我打”等陈腐观念以及折射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我们认为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证幼儿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是当今教育者的责任,我们要从幼儿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入手,实施平等教育,把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放在首位,把平等与尊重精神渗透到各种活动中,达到传统教育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一、关注幼儿日常言行,保证幼儿生活愉快 在日程生活中,有的教师对待幼儿犹如制造盆景一样,扭扭这枝,弯弯那叶,按照自己的设计来“改造”孩子,幼儿稍一越轨她们即认为“太调皮”、 “不听话”;经常把“你住嘴”、“靠边去”、“站在那里不许动”、“再挠人剪掉你的手指头”等厌烦、恐吓的话语挂在嘴边;更有甚者,幼儿园丢失东西,教师不经家长允许翻动幼儿的书包、衣兜等。

有的教师表面对待孩子很好,心里却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幼儿几次呼喊“老师,我穿不上鞋子,”教师既不弯腰相帮也不授之以渔,置若罔闻,这都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分离焦虑而哭闹,教师先哄再诓最后吓唬关小屋。

这些言行,从根本上限制了幼儿的自由,造成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由于长期受教师管束,有的孩子在家里本来是有说有笑,又蹦又跳,但一踏入幼儿园的门槛,即心情紧张,噤若寒蝉,行动畏缩,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又遭呵斥;内向一点的孩子就哭闹不堪,拒绝入园,对教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梦中都在喊“我不上幼儿园,”更不愿意接触某些老师,对某些老师的态度是“问也不说,说也不信。

19小时前

4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