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厢记》中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

放晴空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坚毅的嘴角 2星

共回答了227个问题采纳率:96.1% 评论

你好,我是当归姑娘,今天我想从诗词和细节方面来看崔莺莺这一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厢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实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细节描写和诗词刻画为手段,不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动、丰满、典型的人物形象,还推动了情节发展,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题。

在《西厢记》中,诗词刻画和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这两方面塑造人物,使创造的角色不是概念的,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充实的,这是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之一。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诗词刻画来看《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如今依然有着很深的意义。《西厢记》凭借王实甫卓越的艺术才能成为了古代艺苑的明珠,以熠熠夺目的光彩闪耀在中国的文学史上。

一个个典型,丰满,具体,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男女主角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红娘成为爱情媒介,是一个传递者;作品中的老夫人是爱情的阻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王实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功力。

一、内外兼修的相国千金

崔莺莺作为《西厢记》的女主,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物,具有很强的艺术之美。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候可谓是费尽心力,塑造了一个才貌双全、内外兼修的相国千金。

(一) 细节描写

从外在来看,文中有这样一些关于莺莺的描述“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作者笔下的莺莺眉青目黛、粉香搓颈、身着翠裙、腰肢娇软、身材婀娜、手指纤细、皮肤白皙、身段儿轻柔、可谓是风韵无穷,十分惹人怜爱。但是莺莺独特的魅力不光体现容貌体态之美上。

从内在来看,十九岁的莺莺,已经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了。文中有个细节,在张生和莺莺对诗后,张生感叹“我死也”。包括后来两人隔墙酬和之事,侧面反映出莺莺的才华。

她作诗敏捷,精通诗词。不仅涉猎诗文,对音乐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老夫人赖婚后,晚上张生在花园用“琴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莺莺识得其中曲,悟到张生意。由此可见其内在素养是很深厚的。

作为柔弱的相国小姐有着处变不惊的气度,这在孙飞虎想要抢她做压寨夫人的时候得以体现。危急关头,莺莺镇定自若、逻辑清晰、思虑周详,立刻就想出“五便三计”,显示了莺莺的聪慧过人的一面。

(二)诗词刻画

从外在来看,王实甫对莺莺的诗词刻画十分贴切,“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写出了莺莺在小路上留下的脚印都是“样儿浅”,眼角儿还处处“留情”,这浅浅的脚印和眉梢的深情似乎将莺莺心事传达,极富少女羞涩之感。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半响恰方言”。这一句话更是写出了莺莺娇羞可爱的一面。在人前“未语”,“腼腆”之态就已尽显其中了。“半晌”才说几句话,脸上的红晕像樱桃一样顶在脸上,举止矜持又文雅。这一番刻画,一个美丽的青春娇羞少女跃然纸上。“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晚风前”,这些细腻的描写把莺莺轻柔的身段儿更真切具体地展现出来。

从内在来看,莺莺在花园里烧香时,听到张生吟诗后,立刻回应“兰阁久寂寞,无事度芳春”。诗词酬和随口就来,足可见莺莺的诗词功底。

莺莺擅长诗文在后来回复张生家书的时候得以证实,“阑干倚遍盼才郎”“病里得书如中”。这一段诗词准确写出了张生走后莺莺等待、盼望、思念的状态,也写出了莺莺在收到张生消息后的欣喜之情。

张生考取状元后让小童带书信回来告知莺莺具体情况,莺莺准备了一些信物并且说“他若是和衣卧,便是和我一处宿”。莺莺送信物和其中蕴含的深意,我们看到莺莺的用心,每一件信物都有其特殊意义,侧面表现莺莺的聪慧。

二、不彻底的矛盾体

崔莺莺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是一个不太彻底的形象,心理状态一直都很复杂,处于自我矛盾状态。

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进步性,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勇敢追求幸福的行为,成为后世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楷模。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莺莺同封建家长制度勇敢地做着斗争。莺莺的行为超出了当时所处时代的一些禁锢,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但是她对自由纯真爱情的渴望和从小生活的大环境形成了剧烈的矛盾冲突。所以她想要反抗封建礼教,却表现的十分端庄矜持,这是莺莺的矛盾所在。

(一)细节描写

一方面,崔莺莺作为青春少女的羞涩,加上严厉的封建家庭以及自己身份的约束,导致她心里渴望感情,却经常在人面前“巧言花语”,背地里“泪眼”,有“细意”自己又“偷瞧”。独自嗟叹唏嘘,坐立难安,睡不安稳,很少直接流露自己的心意。

这些细节表现了莺莺用自己的假意儿来掩饰心里的真情意,让人难以猜透。独处闺房的相国小姐有其身份特殊性。面对重重阻力,莺莺显得非常保守和谨慎,对张生的态度经过了从怀疑、犹豫、到肯定的漫长过程。在被他人瞧穿了心思后,莺莺吓得直躲了起来。

书中体现家教森严的细节有很多。老夫人知道莺莺出闺门,召于庭下,责备莺莺后,莺莺回了一句:“今当改过新,毋敢再犯”。在张生出现后莺莺曾说“红娘,休对夫人说”。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莺莺平时的家教是很严格的。所以纵使相思成疾,十分想念张生,顾虑也会很多,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莺莺的担心和彷徨。

另一方面,封建礼教束缚的是爱的表达形式,却永远无法阻挡那来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红娘也曾说莺莺语言虽强,脚步倒是提的快。莺莺是有个性的女子,对于门当户对的婚姻不满意,开始想要抵抗,对老夫人心生不满。

莺莺对张生的爱意和对老夫人的不满是成正比的,老夫人悔婚让莺莺“拜见哥哥”,让莺莺和张生以兄妹相称,接着老夫人让红娘“送小姐回家”,莺莺更是苦不堪言。

随着莺莺对张生感情加深,心里愤懑已在升级了,莺莺的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后来莺莺索性直接去幽会张生互诉衷肠。在张生准备进京赶考,长亭送别的时候,暮春之际,莺莺面对别离,愁绪万千,对张生的反复叮咛。

张生走后,莺莺经常不在状态,低头“无语”,手里握着书,泪水在眼睛里打转。这些反应了莺莺的真实心意和她的抗争。

这种矛盾性很好地体现在赖简这件事上,有时候对张生“眉目传情”,有时又假装自己丝毫不在乎。虽然情感专一,却让人捉摸不透。

赖简是莺莺心里斗争的一系列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莺莺复杂矛盾的心理。莺莺的行为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当她知道张生是因为老夫人赖婚要离开的时候,心里非常着急,向他吐露衷情。可是前一秒还满心欢喜和张生简贴相约,让“好姐姐”红娘去送信。

张生看了莺莺的信后回复“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张生跳墙而来找莺莺时候,莺莺不认账,对红娘发火,张生一来立刻就“耍赖”,还教训张生一顿,让张生相思成疾,病倒在床。又想去送药方,化解其相思之疾。

莺莺想要追求爱情想要冲破这种封建礼教,可是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妇人平时灌输的封建思想,对她影响很大。但在心里激烈斗争之下,莺莺最终还是选择了勇敢追求爱情,而不是退缩。

(二)诗词刻画

一方面,莺莺作为一个少女,在情窦初开,憧憬爱情的年纪却要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郑尚书订婚,这让她感到十分苦闷和寂寞。莺莺说:“门掩重关萧寺中”,“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我们可以看到在“残春”时节,莺莺感叹“寂寂僧房人不到”,她的闲愁万种是由于在兰阁中倍感寂寞,她不知道如何渡过这时光只能“怨东风”。

之后事情有了转机,在佛殿偶遇张生后,自此一眼,莺莺“临波一转”回眸一笑,便心里暗生情愫,这次的两厢邂逅,少女有了自己的心上人,喜欢上张生后,爱意不断加深。后来月下对诗情境中莺莺更是欣赏张生的儒雅和才情,发出了“好清新的诗”的赞叹。

坠入情网中的莺莺,非但苦闷之情没有消减,反而闺阁中长久的寂寞凄凉之感更加浓烈。通过“料想春娇厌拘束,等闲飞出广寒宫”。这一句看出莺莺厌倦了被束缚的日子,渴望解放自我的迫切心境。

另一方面,虽然莺莺时常情惹眉梢、心种愁苗、心生懊恼、却不表露,让人去猜,处于一种很矛盾的状态。在张生直勾勾盯着莺莺看时,莺莺“只将花笑捻”“垂裙而不语”,表现地十分害羞,不会轻易显露心事。有一次莺莺在院里烧香时“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莺莺不愿意说心里的愿望,最终还是红娘点出了莺莺的想法。

通过一系列细节和诗词刻画,一个倾国倾城,有德言工貌的娇羞女子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莺莺身上那种不彻底和矛盾性,让莺莺这个形象显得更加的丰满和真实。

8小时前

4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