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关汉卿故事情节发展

因为爱得深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心无归 4星

共回答了457个问题采纳率:95.1% 评论

1、娥冤的故事讲述了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2、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高利贷,无钱归还,将小女窦娥给蔡家当童养媳。蔡婆婆给窦天章盘缠赴京赶考。窦娥与丈夫生活不久后,丈夫暴病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一日,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时,险被无钱归还的赛卢医杀害,巧被路过的张驴儿与其父撞破此事。

3、张驴儿借口救命之恩,在蔡婆婆家住,贪图窦娥美貌,要求与其父一同入赘蔡家。窦娥守节不肯,张驴儿就下毒计,从赛卢医处买得砒霜,下到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汤中,欲要毒死婆婆,胁迫窦娥改嫁。

4、正巧蔡婆婆作呕,吃不下,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要挟不成,诬告窦娥。贪官欲屈打成招,窦娥不招。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窦娥只好招认。

5、处死前,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其冤屈,皆应验。窦天章科举得中,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14小时前

9

卑微的愛情 4星

共回答了434个问题 评论

《窦娥冤》情节紧凑,矛盾冲突不断尖锐化,而又环环相扣。

全剧以窦娥的悲剧命运为中心来组织戏剧矛盾,写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但作者把构思布局的重点放在两条主线上:一条是窦娥与以张驴儿为代表的社会恶势力的冲突;另一条是窦娥与以桃杌为代表的封建官府的冲突,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其它的矛盾冲突都服从于主线的安排。这样就使得情节集中,结构谨严。

《窦娥冤》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窦娥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第三部分写窦娥临刑发下三大奇愿,三个部分贯串了一个“冤”字,由冤生怨——由冤生悲——由冤生誓。前两个部分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坚贞刚烈和善良敦厚的不同侧面,第三个部分进一步表现了窦娥对含冤而死的不甘心,不瞑目,从而更集中更充分地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三个部分层相递进,逐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了窦娥的叛逆精神。

作者的匠心独具,剧情发展既层次分明,给人以移步换形的紧凑感,又高潮迭出,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紧张感,这就使整个剧情显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就比如在第三折里面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婆媳诀别”是这折戏中的第二个部分,大幕拉开时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重的锣鼓声,舞台上笼罩着阴森紧张的气氛,而披枷带锁的窦娥的登场以及呼天振地的倾诉悲愤又加剧了悲剧的氛围。顷刻之间,窦娥就要作刀下之鬼,观众的心弦绷得紧紧的。然而此时作者却宕开一笔,没有立即写刑场处决,却描绘了婆媳诀别这催人泪下的场面。

如果说我们从前一场景中看到的是窦娥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那么这一场景中听到的便是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不仅人物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剧情的发展至此也是明显地一顿,形成了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然而这“弛”是为一个“张”蓄势,是为了把情节递送到一个更高的浪峰——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大奇愿,也就是全剧的高潮,让人物性格和主题得到集中体现。因此说作者在本折戏中别具匠心地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使剧情波澜起伏,跌宕多致,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随着情节的发展,窦娥的感情更加激越奔放,窦娥的反抗精神达到高潮,这一切是由窦娥临刑前发出的誓愿表现出来的。我们从监斩官的反应一次比一次强烈可以看出窦娥的三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的三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她发第一桩誓愿是希望刑场围观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窦娥的第二桩誓愿是希望自己的冤屈将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她的第三个誓愿不仅是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她的斗争锋芒已指向了贪赃枉法、草管人命的昏官污吏。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这是戏剧的高潮,是矛盾冲突最明显的时候,也是窦娥反抗性格的最高点,从这里更加塑造了窦娥的形象。

12小时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