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特点

绝非儿戏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囘首已成空 1星

共回答了112个问题采纳率:99.1% 评论

黄梅戏是我们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唱腔委婉清新,活泼流畅,唱词典雅抒情,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栀子居住的小城桐城,隶属于安庆,被人称为“黄梅戏之乡”,曾经被周总理接见过的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就是桐城人。黄梅戏,在我们这个小城,不是自夸,真的是人人都会哼上几句。栀子也自幼喜爱黄梅戏,一些经典唱段也可以像模像样的来上几段呢。[呲牙][呲牙]

22小时前

46

孤独一颗心 1星

共回答了142个问题 评论

黄梅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唱腔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2、行当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

3、服饰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4、妆容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5、乐器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

21小时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