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历史人物是谁

惊悚怪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伤透谁的心 3星

共回答了345个问题采纳率:97.1% 评论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赵括。他是战国时代的赵国人。自幼喜欢阅读兵书的他经常和别人讨论排兵布阵,说的头头是道,不了解他的人感觉他非常厉害,是个带兵的帅才。

他的父亲赵奢(赵国大将)却不看好他,说他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实战的经验。

赵奢死后,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赵王派赵括出兵迎战,结果中了秦军的埋伏,全军覆没,赵括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经常脱离实际地讲一大堆理论,却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这就是纸上谈的由来。

4小时前

29

零度乌托邦 3星

共回答了38个问题 评论

赵括

战国时期秦赵大战,赵括的老子赵国将军赵奢指着地图问赵括该如何防御强秦的进攻,赵括对着地图侃侃而谈,赵王听说了以后觉得赵括是个难得的统帅,就让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与秦对敌,结果在长平被秦将白起坑杀赵军数十万

后来史书把空有理论,毫无实际作为的人称为纸上谈兵,口有千条计,却是百无一用

2小时前

8

对方的气话 2星

共回答了272个问题 评论

纸上谈兵历史人物是战国时期的赵括,其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其把所见到的兵书背的滚瓜烂熟,在别人提问时也是对答如流,其在赵国国君面前夸夸其谈,而秦国正好利用反间计让赵王拆换了廉颇,而赵王让赵括去代替廉颇抵御秦军、这时赵括的毌亲很有远见,知道其与其父作派相反,肯定会失败,并声明失败后自己不担任何责仼,而赵括接替廉颇后,冒然出兵,被秦大将白起打败并坑杀赵兵四十余万这就是有名的长平之战。

21小时前

20

丨领队 3星

共回答了33个问题 评论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赵括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学会脚踏实地的去做人做事,要结合实际情况。当代的我们不要空谈理论,死搬硬套,要懂得知行合一,灵活运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要做纸上谈兵的赵括!

17小时前

48

渡残阳 4星

共回答了478个问题 评论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赵国大将军赵哲之子赵括,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兵书战册背的滚瓜烂熟,就连他父亲也辩论不过他,但是他的父亲赵哲说他没有真才实学,不能担任大将。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军抵御秦兵,赵括死搬硬套兵书上的条纹,和秦军作战结果被秦军包围,赵括在交战中阵亡纸上谈兵从此而来。

12小时前

11

已填满的爱 1星

共回答了126个问题 评论

纸上谈兵历史人物是赵括。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这位将被秦军大败,不仅自己被杀,而且导致赵国损失了数十万兵马。

6小时前

29

簡約伈 1星

共回答了126个问题 评论

赵括。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主人公是赵国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他从小酷爱学习兵法,谈论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在长平战役中,秦国对赵国用了反间计,赵国只能让赵括代替廉颇,谁知赵括只知道一味地按照兵书办事,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根本就不懂得变通,只会贸然进攻。

因此,最后被秦军打得惨败,赵括也被秦军给射死了,后世就专门拿这个成语以及典故,去讽刺那些喜好夸夸其谈,却没办法实际做到的人。

21小时前

25

向婚姻前进 3星

共回答了377个问题 评论

赵括。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是典型的高级贵族子弟,从小熟读兵书,与父亲论兵时常把自己的父亲都辩论的无法可说,所以非常骄傲,其实这也是很多高干子弟的通病。

因为赵括毫无战场经验,总把战争说的很简单,赵奢就认为自己的儿子好空谈,脱离实际,并不是真正懂得兵法。

后来赵括长平战败身死,这些就成为他只会纸上谈兵的污点证据。

13小时前

40

凉史顾里 1星

共回答了140个问题 评论

纸上谈兵历史人物是赵括。

纸上谈兵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赵括(?一公元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长平之战中,赵括夸夸其谈,赵王便派他指挥赵军面对秦国军队,不听老将廉颇之言,照兵书上学的兵法干了起来,赵括不按当时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结果大败,赵括也中箭身亡。

4小时前

1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