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谜

沧桑如梦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剩下的繁华 1星

共回答了115个问题采纳率:94.1% 评论

红楼未完,两百多年来,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一直是许多红迷心中的遗憾!

1.林黛玉的家产去哪了?

黛玉父亲林如海虽然任的巡盐御史是个肥差,油水很大,但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他去世并没有给黛玉留下多少财产。

2.袭人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袭人服侍宝玉好好的,甚至直到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时,她还在宝玉身边尽心服付,深得王夫人信任,为任后采忽然离开贾府嫁绍了蒋玉菡呢?有人认为袭人是被王夫人赶出去的,也有认为足宝钗把袭人挤走的,还有说是宝玉不能容忍袭人,执意把她赶走的,她离开的时候还曾交代宝玉“好歹留着麝月”,似乎是因为某件事不得不离开贾府,心有不舍不甘之情。

3.宝玉宝钗婚后有没有该子?

宝玉和宝钗不可能有孩子,宝玉对黛玉的念念不忘,他爱的是黛玉,宝玉和宝钗根本就没有同房,之后宝玉就出家,宝钗也是薄命司人物。

4.元春是怎么死的?

元春绝不可能是病死,也不会是老死,她的死多半是因为站错了队,加上贾府子孙作恶多端,惹下许多官司,被人抓住把柄,找到切实证,于是把元春这个贾府最后的附给连根拔起。

5.黛玉是怎么死的?

有一种观点是泪尽而逝,因黛玉下世即为还泪,眼泪哭干了,缘分自然也就尽了,雨露灌溉之恩已报,最络就泪尽夭亡,这边是脂砚斋批语透露的。

6.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有人考证说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是公主,身份奇高,为了躲祸,因此通过“养生堂”来掩人耳目,但如果她的身份不一般,为何公公贾珍却又敢打她的主意?这似乎无法解释。

7.妙玉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除了秦可卿,妙玉的真实身份也非常可疑,她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为何忽然家道中落?为何她的师父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

8小时前

40

顾秋寒 4星

共回答了40个问题 评论

红楼未完,两百多年来,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一直是许多红迷心中的遗憾,许多红学家对这些问题都做过很多考证和分析,但依然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可,我梳理了红楼梦里的十大未解之谜,这些未解之谜,我在过去的文章中都有分析过,这里也会简要附上个人的一些拙见,权当抛砖引玉,以供红迷们讨论交流。

1、林黛玉的家产去哪了?

黛玉家产是红楼梦里比较令人费解的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黛玉父亲林如海去世后,留下了巨额家产,而这些家产被陪同黛玉一通南下的贾琏全部弄到了贾府,甚至做了贾府修建大观园的费用,原文贾琏也曾说,这会子再发三两百万的财就好了,似乎暗指黛玉家产一事。

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如海是清官,虽然任的巡盐御史是个肥差,油水很大,但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他去世后并没有给黛玉留下多少财产。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者,虽然林如海任的是肥差,且家里四世列侯,根基很深,但林府子孙不旺,林如海又是深得圣恩的清官,未必就有很多财产。

2、袭人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前八十回里,袭人被王夫人看重抬举,如果不是出现特殊情况,宝玉成家以后,她应该会成为宝玉身边的第一姨娘,但奇怪的是,曹公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就透露了袭人最终没有跟宝玉生活在一起,脂砚斋也透露,她最后嫁给了蒋玉菡。

6小时前

45

梦蝶慕香 3星

共回答了367个问题 评论

一本书成就一门新学科,真格是《红缕梦》的专属。此书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众口一词都称《红楼梦》为奇书,笔者管见的确如此,因为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引起历代后人的研究兴趣,包括横跨文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红学》就是由此衍生出来的。

(一)曹雪芹的家族简史

17世纪上半叶,曹家先祖投奔了努尔哈赤,以后曹家随着清朝的建立开始发迹。

真正的成为名门望族,还是在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一辈。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去世后,曹寅继任江宁织造,还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两个官位都是捞钱的肥缺!更厉害的是曹寅不仅多才多艺,还有上层的裙带关系。

曹寅自小聪明伶俐,学习认真刻苦,精通书画诗词,据说年少时曾当过康熙皇帝的伴读、任过御前待卫。曹寅的母亲、曹雪芹的曾祖母还曾是康熙皇帝的侍女,曹寅的长女曹佳氏是平郡王纳尔苏的王妃,次女也嫁给了一位王爷。传说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有四次(另一说五次)是由曹寅接驾并住在曹家。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数次接驾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曹家耗尽了家产,造成巨额亏空。曹寅伙同他大舅子搞贪污,被两次弹劾,康熙皇帝因与曹家感情深厚,只是叫他将亏空弥补,没治他的罪。曹寅费了多年功夫才将亏空补上。曹寅死后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曹颙两年后病死。康熙皇帝为了保全曹家,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江宁织造。曹颙的遗腹子—曹天佑,据考证,就是曹雪芹,过继给曹頫为子。曹頫有文才,没有当官的才能,在雍正朝中衰败,在此不赘述。

(二)大观园的原型之谜

《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在那里,有多种说法,限于篇幅,主要介绍恭王府和随园两说。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的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曾经是乾隆朝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

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后面有一个名为萃锦园的花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整个园区有二十余处风景区,掩映在奇花异树、怪石修竹之间,巧夺天工,精丽绝伦。

曹雪芹生活在北京,《红楼梦》也成书于北京,因此不少人认为恭王府是曹雪芹书中大观园的原型。

清代学者袁枚认为曹雪芹书中大观园的原型就是他的随园。关于随园的来历,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记载:余买小仓山废园,旧为康熙间织造隋公之园,故仍其姓,易隋为随,去“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

曹頫是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于雍正六年(1728年)因骚扰驿站、经济亏空、转移家产等罪革职抄家,举家迁回北京。如此看来,隋园起初的主人很有可能是曹家。雍正皇帝将抄没的曹家家产赏给了隋赫德,改称隋园。隋赫德后来犯事被流放,随园逐渐衰败成了一座废园。具有经济头脑的袁枚早年用极低的价格将园子买下,后来辞去官职,经过几次改造,将随园建成为办学和游玩的好去处,袁枚在此赚了不少钱,成为大土豪。

曹雪芹1728年13岁时来到北京生活,在北京时家庭已经没落,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由此不少学者对恭王府是大观园原型有疑议。袁枚所说的“大观园者即吾家之随园也”一语,后来袁枚的孙子袁祖志认为“吾祖谰言,故删之”。连嫡孙子都不认爷爷说的这话,认为随园是大观园原型这种看法就有不巴谱的感觉了。

(三)《红缕梦》作者之谜

一部《红楼梦》可以说是曹雪芹留在人世间的唯一遗产。

小说主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引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小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其艺术魅力可比肩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

《红楼梦》全书共有120回,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究竟是完成了120回,只是后40回不幸遗失了呢?还是曹雪芹只完成了前80回,后40回由高鹗根据作者的原意作的续写?或者是后40回的续写者另有其人,高鹗只是对小说进行了编纂加工。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对贾府就是曹府,贾宝玉就是就是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传统认识也提出了异议。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曹雪芹的继父,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曹頫。

曹家衰败之时,曹雪芹还是个少年,对以前曹家飞黄腾达年代的体会不深,自个儿是创作不出来的。曹頫小时一直生活在曹寅府中,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被罢官抄家,饱尝人间的凄凉,简而言之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加之自己颇有文才,就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历经数年写成了《红楼梦》初稿。曹雪芹后来在父亲初稿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了大量文学加工,比如增删了故事情节,加入了大量诗词,使原稿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了。

(四)《红楼梦》的版本之谜

据统计,《红楼梦》共有十几个版本,那个版本是最早的版本呢?虽然有不同看法,但倾向性看法是脂砚斋朱批本《石头记》是最早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脂砚斋对小说中的伏笔隐事作了一一点评。可见脂砚斋与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

脂砚斋是谁呢?肯定不是高鹗,曹雪芹48岁左右逝世时,那时高鹗才25岁,且他们互不认识。据说是高鹗在程伟元处看到手抄本,深有感触后才产生续写想法的。

有人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妻子,也有人说是曹雪芹那出家当和尚的继父曹頫,只有他对《红楼梦》中的故事了如指掌,才能在点评中透露小说背后的种种隐事,对小说中的人物流露出不一般的感情。

文末补白:不少人认为读《红楼梦》前八十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算本非常好看的书,但从八十一回开始,虽然还是讲红楼梦的故事,与前面的情节有些脱节变得无趣,人物语言变得乏味,前面预示的结局放了空炮。由于《红楼梦》存在不少谜,加之高鹗的续写有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因此多年来评说《红楼梦》的、续写《红楼梦》的络绎不绝。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说道“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第三恨大概最能引起众多《红楼梦》爱好者的共鸣。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如果你想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既最有趣又最为捷便的办法就是去通读《红楼梦》

3小时前

1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