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酱油酿造方法

我就是马甲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满足野心 1星

共回答了140个问题采纳率:94.1% 评论

1、黄豆的处理。选择上等黄豆,将黄豆洗干净,浸泡三小时,泡到无褶皱。水高于黄豆5厘米大火煮到一捏就碎,控水,晾干。

2、黄豆制曲。米曲霉和面粉搅拌均匀,倒在黄豆上,让黄豆均匀裹上面粉。然后均匀摊开在竹盘上,底部架空表面盖上薄麻布,盖布的目的是别太干了,制曲也是需要水份的。16小时左右曲发白结块,温度升高,翻曲散热(把结块的曲打散)再盖上布。制曲全过程温度只要高于38℃都需要翻曲散热。24小时左右曲长出黄绿色霉,此时制曲完成。

3、装瓶晾晒。准备一个30斤瓶子,洗净晾干,1250g盐15斤水煮开晾凉。把制好的曲倒进瓶子搅拌均匀,瓶口盖上纱布防虫。放阳光下晒,下雨盖盖子。前几天每天早上搅拌让浮在上面的曲吸饱盐水,没有漂浮曲就不用搅拌了。6个月后酱油成熟。

11小时前

19

半透柠檬心 3星

共回答了339个问题 评论

1/4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

2/4

植物性蛋白质遍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

3/4

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油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

4/4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9小时前

14

過分思念 2星

共回答了226个问题 评论

传统的制作方法:

1、 脱脂大豆因原形已破坏,采用洒水方式使其吸水,其洒水量为脱脂大豆重量的120~130%。整粒大豆则用水浸渍。

2、 浸渍后进行蒸煮,69~90兆帕的压力蒸煮0.5~1小时,然后蒸煮锅内立即减压,迅速冷却至40℃左右。

3、 小麦精选之后焙炒并破碎、压碎,其程度以将小麦碎成3~5粒并混有适量的粉末为宜。

4、 将蒸煮的脱脂大豆和破碎的小麦,按大致相同的容量进行混合。接种曲菌进行制曲。

5、 将波美19°(含食盐23%)的食盐水放入罐中,再加入制好的曲菌进行发酵。加入的盐水量为脱脂大豆和小麦容量总和的1.2~1.3倍(称12~13的水发酵)。将曲子放入食盐水中发酵后的物质称为酱醪。发酵后每天应送入压缩空气进行搅拌。最初曲子浮于食盐水面而不溶解,但不久就成为粘稠状态。

6、 一般需1年的成熟期。通过夏季发酵,色泽加深,称为成熟酱醪。成熟中原料的各种成分,因曲子的酶和繁殖起来的 Zygosaccharomyces mayor 和Soyac 等耐盐性酵母、乳酸菌及其它细菌的作用而发生了变化。蛋白质水解成低级的缩氨酸和氨基酸,并还可进一步分解。而淀粉则水解成糖。

7、 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乳酸、醋酸等有机酸。生成的酒精和有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具有香气的酯类,同时也改进了色泽。

8、 熟成的酱醪放入滤布或袋中压榨出汁,所得的液体就是生酱油。静置数日之后,所含渣滓沉降即可进行加热杀菌。

6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