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出之条指的是哪七条

满裤衩是血 3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紅婲兕 2星

共回答了228个问题采纳率:92.1% 评论

在古时候,这是男方休妻的一个重要准则,只要女方满足“七出”里面的任何一条,那就随时有被休弃的可能。

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被称为“七去”或“七弃”。到了唐朝的时候,我们最为熟悉的“七出”的叫法才正式出现了。可是你知道它具体是哪七条吗?

一、不顺父母,指的是不孝顺男方的父母。在我国古代,讲究“出嫁从夫”,女性到了婆家就要少管娘家的事。在孝顺老人上,对待丈夫的父母一定要远超自己的父母才好,否则在当时可是违背道德的大错呀。

二、无子。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说法在古代更加的盛行,人们普遍认为,不能传宗接代,那娶这个媳妇就没什么用处了。不过我感觉,在有了“一夫一妻多妾制”之后,这个理由就多用于男子“纳妾”了吧。

三、淫,指的妻子和除丈夫之外的人发生关系,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给男方戴“绿帽子”吧。这个理由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发生,但只有一个结果吧,毕竟没有几个男人受得了。

四、妒,说的妻子好妒,会“乱家”。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什么宫斗呀,宅斗呀,根本其实都是出于嫉妒心作祟。不过这也不能算是女子的错吧,谁让你拈花惹草的呢?要是女子不嫉妒,除非她不爱你。

五、有恶疾,就是妻子患了重病,原因是“不可共粢盛”,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传统社会,一个家族是很重视祭祀祖先的,妻子患了重病就没办法参与这一活动了。除此,还会带来其他的不便之处,所以男方可以选择休妻。

六、口多言,指妻子喜欢嚼舌根,说是非。其实这个毛病,在很多人身上都有的。只是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被认为不该多言,否则有离间之嫌,不利于家庭和睦。

七、偷盗。偷东西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合乎常理的。说明妻子的品行有问题,男子可以以此为由休妻的。

21小时前

18

矗嘟茬等沵 1星

共回答了164个问题 评论

我国封建社会,对于婚姻制度,尤其是丈夫休妻,有着“七出之条”的规定。

所谓“七出之条”,就是有七种情形,丈夫是可以不经过官府就直接把妻子休掉的:

1、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一一指儿媳不孝敬公婆,或婆媳关系处理不好,这违背孝道

2、无子,为其绝世也;一一生不出儿子来,没法传宗接代,要断香火

3、淫,为其乱族也;一一作风有问题

4、妒,为其乱家也;—一性格上有缺陷,不能容忍丈夫纳妾

5、有恶疾,为其不可以共粢盛也;一一得了重大疾病,尤其是不能一起参与祭祀祖先活动

6、口多言,为其离亲也;—一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惹是生非者

7、盗窃,为其反义也。——有手脚不干净的毛病者。

19小时前

15

情绪的波动 2星

共回答了229个问题 评论

唐代将“七出”规条入律,当出不出和随便弃妻都将受律法干预;并将七出顺序改变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清律改为:“无子、不事舅姑、淫僻、嫉妒、恶疾、多言舌、盗窃”;而对犯淫僻的妇女没有“三不去”的权变。

“七出”次序的变化反映不同时代对妇女要求的标准不同。 父权制家庭的建立首要的是维护父家长的尊严和利益,娶媳妇事奉孝顺公婆是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 孟子说过“娶妻为养”,就是事奉丈夫的父母。 顺、孝、事的理想标准如《礼记?内则》所要求的,“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叫头遍,媳妇起床梳洗到公婆处请安,奉水盥漱,侍侯用饭,没有公婆的命令不敢退私室休息。

媳妇必须唯公婆之命是从,“三从”中的“从夫”,实际“夫”需以父母之命是听;“四德”中的每条都与事奉孝顺公婆的修养有关。

16小时前

30

躁动秋初 4星

共回答了495个问题 评论

“七出之条”有以下七条:

一是不孝顺父母;

二是不生儿子;

三是淫荡;

四是嫉妒;

五是恶疾;

六是长舌多话;

七是偷盗。

这是一项维护夫权,维护家族利益的重要制度。

在中国古代的婚姻中,只有丈夫才能够主动解除婚姻关系,即休妻。相反的是妻子却没有这个权利。但是,古时法律也规定了三条不能休妻的原则:一是如果妻子的娘家已经没有人了,就不能休妻;二是妻子曾经为公婆守孝三年,也不能休;三是丈夫从前贫贱现在富贵,就更不能休妻。这些限制性的条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婚姻礼制中具有人道精神的一面。

12小时前

33

輝煌網絡 3星

共回答了344个问题 评论

七出,七去(也称七弃)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所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并考量其利益,因此可说是对于妻子的一种压迫。但另一方面在男性处于优势地位的古代社会中,也使女性最低限度地免于任意被夫家抛弃的命运。

七出一词要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的“七去”,又称作“七弃”。七去的内容如下:

一、“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中所说的理由是“逆德”,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之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二、“无子”

亦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国,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以《唐律》为例: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疏议据此认为四十九以下无子,未合出之。随传统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是以无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大为减少。

三、“淫”

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也就是认为淫会造成妻所生之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四、“妒”

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夫妻关系的混乱,而许多看法中,更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五、“有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盛”,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传统中国,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有恶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虽然必定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为主要的理由。

六、“口多言”

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离亲”,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表示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

七、“窃盗”

即偷东西。理由是“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

七出内容与之类似,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整体来看,七出和七去的内容大多是以夫家整体家庭家族的利益为考量,凡是因为妻子的行为或身体状况,不能符合于这个考量,夫家或丈夫就可以提出离婚。相较而言,妻子要主动提出离婚的义绝,条件就严苛得多了。

7小时前

40

怎话少 3星

共回答了334个问题 评论

七出之条”具体指:

一是不孝顺父母;

二是不生儿子;

三是淫荡;

四是嫉妒;

五是恶疾;

六是长舌多话;

七是偷盗。 “七出”一词起于汉代,至今可见的最早文献是汉代的《大戴礼记》,称为“七去”、“七弃”。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1小时前

4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