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无恩论原文

静止沉溺 1个月前 已收到7个回答 举报

街角处等你 3星

共回答了333个问题采纳率:91.1% 评论

“父母与子女无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所提出的观点,其原文如下:

“父子之道,降而隆之,亲而远之;外以行之,内以断之。谓与之市,谓之义;谓与之恩,未可无也。得之於天,受之於人;割不断,理不行;恩之所加,如重围焉。加之以事,薄以恩,不失其所,则利可得而功可就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亲密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外面要履行义务,而在家中则要严格要求。这种关系可以称为“义”,但也不能缺少“恩”;恩及于人是来自上天的,但如何分配是由人来决定的;如果不分清恩义关系,恩会变为压迫。在尽力履行义务、不失分寸的前提下,加强服务、减轻恩情,就可以让双方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句话“父母与子女无恩论”只是对孟子思想的简化和误解,孟子并没有提出否定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和家庭伦理的观点。

3小时前

7

瑾安别动我 2星

共回答了200个问题 评论

存在。
这个结论源于《庄子》中的“养生主”思想,认为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是无情的,没有真正的恩情可言。
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进行了批驳,主张“恩”是家庭伦理的基础,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恩情、道德关系,并将其与人性的善性联系在一起。
因此,可以说父母与子女无恩论存在于古代哲学思想中,但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否定。

1小时前

5

貝侽亼 1星

共回答了180个问题 评论

并不存在。
因为“父母与子女无恩论”这个论点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来源或者原文,甚至在哪些领域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相反,从互联网广告、漫画、电影等影响因素中可能会出现表现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会有些人会引申出“父母与子女无恩论”的结论,但这个论点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来源可以追溯。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孝道”,即强调子女要对父母保持敬爱和孝顺之心。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之恩是无法替代的,而孝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这些文化与现实在提醒我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需要彼此倾诉和信任的。

22小时前

38

东单男孩缠 3星

共回答了395个问题 评论

不存在。

这种说法并没有古代经典著作支持,也违背了人们对亲情、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念。

相反,历史文化中普遍存在家族至高思想和家族至重价值。

然而,一些现代社会现象和个别案例可能会让人产生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感觉,引发对家庭关系的关切和讨论。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角度理解研究家庭的本质,并积极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18小时前

36

我要去嘛 4星

共回答了428个问题 评论

不存在父母与子女无恩的原文。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极端的观点,缺乏根据和依据。
相反,中华文化强调亲情和家庭观念,强调家庭是港湾,父母对子女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传统观念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也是各个文化背景中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延伸: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至为重要的一种关系,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较大的影响。
应该强调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为亲情和家庭的快乐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态度。

13小时前

32

子的我 3星

共回答了370个问题 评论

《父母无恩论》原文:“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对你有帮助。

7小时前

15

內誰俄專屬 4星

共回答了432个问题 评论

该论文不存在原文。
因为“父母与子女无恩论”作为一种伦理学思想,没有一个具体的原始文件或著作。
该思想的主张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养育并不具有特殊的、应当得到回报的情感和道德义务。
该思想流传已久,但其表达形式和内容具体表现在不同的文学、哲学或社会学著作中,如西方哲学家尼采和康德等人的著作。

1小时前

2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