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主要讲了什么

堅持下去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壹惗両三哖 2星

共回答了61个问题采纳率:94.1% 评论

1.《阿Q正传》讲述了一个叫阿Q的乡下农民的故事,他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战胜了敌人。

2.阿Q在故事中代表了反抗压迫的精神,他反抗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3.故事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引导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公正,坚持正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9小时前

26

长乐高兴 2星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评论

《阿Q正传》旧中国国民的“精神胜利法”。

文章采用典型化的手法通过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阿Q的故事。批判旧中国的国民劣根性,精神胜利法为主要支柱的种种精神劣根性,也揭示了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失败原因。也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生活的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7小时前

18

捂热我 1星

共回答了126个问题 评论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4小时前

6

雪涐心 2星

共回答了75个问题 评论

阿Q正传是美国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阿Q这个人成长的故事。阿Q。由于心里有障碍,所以一直成长过程中充满艰辛,后来他到了越南战场,从越南战场负伤回国又在家乡参与建设和跑步。

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后来又与朋友在海洋捕虾贩卖成为大富翁,这个人的传奇一生拍成了电影叫阿Q正传。是美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1小时前

41

那些梦啊 3星

共回答了378个问题 评论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主人公阿Q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有着小农意识的农民,其最核心的性格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小说中牛二打了他,阿Q在被打后,等牛二走远了,往往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后来,阿Q又参加了革命,成为了一个革命者,全文充满了讽刺性。

24小时前

26

嘴角扯出来 3星

共回答了333个问题 评论

《阿q正传》表达了作者对于民族的担忧,对于贫苦老百姓的同情与热爱。辛亥革命虽然一举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贫苦的民众继续受着新一轮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在经济与精神上被剥削阶级双重奴役。

鲁迅先生通过对阿Q的描写,提现了旧中国人群身上的劣根性。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奴隶根性。阿Q是一名生活在未庄的农民,连自己正式的名字都没有,但是他却又极力的想要维护自己的自尊。

阿Q把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甚至是有钱有势的赵太爷。经常吹牛说自己的儿子以后会非常阔,其实他连个相好的也没有。因为自己去过城里,就连城里的人也看不起,还嘲笑他人的缺陷。这是典型的欺软怕硬的行为,也是精神胜利法的一大表现。在当地最有权有势的当属赵太爷。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更反衬出阿Q的卑微与弱小。

最后阿Q的失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国民性的失败。鲁迅先生这样描写阿Q性格缺陷,并不是单纯表示对类似人物的轻视。而是想通过对阿Q这个人物的刻画,揭示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同时也反映出鲁迅先生对于民族和人民热情饱满的爱。阿Q小说后来被搬上了银幕,由观众熟悉的老艺术家严顺开主演,给观众留下了个性鲜明的形象。

18小时前

10

帅气小正太 3星

共回答了375个问题 评论

1、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2、他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却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阿Q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的典型性格。阿Q的阶级地位决定他欢迎革命 ,但他不了解革命,认识糊涂,精神麻木,结果被篡夺了革命果实的封建地主阶级枪毙示众。

3、《阿Q正传》是中国著名的小说家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为中国文学历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其有力的打击了当时旧中国统治者的封建。

11小时前

32

冄僉葒 2星

共回答了296个问题 评论

阿q正传主要内容概括

作品描写了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民阿Q。在旧中国农村小镇未庄,阿Q很穷,只得住在土谷祠里,只能靠打短工为生。社会地位低下,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他的现实处境悲惨之至,但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靠着自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他“战胜”了很多人,可终究拯救不了自己的性命,丧生在封建统治者的屠刀下。

3小时前

4

散场后想祢 2星

共回答了261个问题 评论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从生活地位看,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独立生活的依凭,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

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小说的两章“优胜记略”,集中地描绘了阿Q这种性格的特点。 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又胜利了。

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觉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于是他又得胜地满足了。他有时也去欺侮处于无告地位的人,譬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后,就去摩小尼姑的头皮,以此作为自己的一桩“勋业”,飘飘然陶醉在旁人的赏识和哄笑中。

但是这种偶然的“勋业”仍然不过是精神的胜利,和他的自轻自贱、自譬自解一样是令人悲痛的行动。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

他的“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 感受: 阿Q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人。 无论是从文中各个人物的意识形态来看,还是形如留辫者的字母 ‘Q’,在在都透露出鲁迅暗指的真实人物—中国人。

文章不留情面地讽刺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自我解脱与逆来顺受的心态,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劣根性,包括自私自利、欺软怕硬与精神胜利法。在为中国人指出这些缺点时,鲁迅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

但如果读者对中国人加以仔细的观察,会发现他所描述的这种阿Q心态在当今社会中并没有消失,这也让我大吃一惊。不同于其他的作家,鲁迅更注重反应社会与人性的丑恶,而且他企图通过一种让读者产生反感的方法来让人理解他的想法。

1天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