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曼彻斯特解析

乱胤禛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木釢咿 2星

共回答了285个问题采纳率:98.2% 评论

影片开篇给我们展示了海上的场景,这算是点题——“海边”的曼彻斯特。船上有三人,爸爸、叔叔,还有一个小孩,我们暂时对他们一无所知。

后面换了一个场景,是下着鹅毛雪的街道,在衔接了两个雪景镜后加一个男主铲雪的镜头后,开始交代剧情。从男主和客户的对话态度,以及喝酒闹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男主消极的态度以及浑浑噩噩过活的生活状态。这时,我们可以笃定地认为,这个男人一定有故事!这算是影片给我们留的第一个悬念——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一般而言,在开场我们所看到的事件都是用来交代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的,这样我们会去想象它(性格特征)可能形成的原因——这样的设计用来增加观众对剧情的期待。

在男主第三次铲雪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他哥哥住院了。在他往哥哥那赶的时候,本来是男主开车近景的画面突然被插入了一个坐在船边的男主画面,然后又切了回来,原来他依然在车上。这时,我们大概知道了这个影片是双线叙事(交叉剪辑):一条过去的线和一条现在的线,到时在影片结尾或许会有一个交点。至此,我们已经可以想到,过去的那条线将会为我们解谜男主为什么会是这样。

看到这,我们已经发现这和“经典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有所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已经看了十五分钟,并没有发现男主有任何目标,而“经典好莱坞叙事”的第一要素就是主人公必须得有明确的目标。

对于叙事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因果关系”,影片是先给我们抛出了“果”,而“因”则会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撕开男主的伤疤来交代给观众。这样,故事就理所当然的有了高潮——影片中情节(看得见的)的高潮正是故事(看不见的)中秘密的揭晓。这部影片的高潮是男主孩子被火烧死的那场戏,如果说男主哥哥的死是故事的起点,那么男主孩子的死就是这一切故事的起源。

从时间层面来说,双线叙事中过去的那条线专有名词叫“闪回”,这样的设计能够给原本平淡的故事增添复杂的效果。双线叙事并不好写,不好拍,更加不好剪,这对剪辑师的逻辑能力以及非线性叙事能力要求非常高。再者,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部影片的色调从头至尾非常统一,统一到只有一种色调,在闪回时并没有加柔光滤镜啥的来帮助区分。因此,这对剪辑师的要求更高了,完全依靠“硬核的”剪辑能力来将两边的故事都讲清楚。

这部影片的剪辑师是——拉梅,我特别佩服的一位女性剪辑师,。她独立操刀剪过很多厉害的影片,比如《信条》、《婚姻故事》、《仲夏夜惊魂》等。

影片的空间主要涉及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男主现在生活的地方——波士顿,以及男主过去、哥哥现在生活的地方——曼彻斯特。男主之前也住在曼彻斯特,但是因为在这里发生过不愉快的事——由于他的失误导致自己的三个孩子被火烧死,妻子因此和他离婚。为了逃避这一切他才搬到人生地不熟的波士顿,这次因为哥哥的去世,又重新回到这个让他心痛的曼彻斯特。从这个角度来说,哥哥的死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是他让男主再次回到曼彻斯特,而如果男主没有再次回到曼彻斯特,他就不会触景生情,我们就不会知道男主的过往,也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开场、结局: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呼应的,开篇是三人在海面钓鱼,结尾镜头是两人在海面钓鱼,还有一个去哪了?这里会引发观众的思考,从开头三人欢笑的场面到如今两人孤独的背影,期间发生了什么?这让观众再次回顾剧情。电影的结尾也是两条线的交集点,前面所有的故事,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在汇于此刻两个孤独的背影。

电影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因为影片开始用一系列事件交代了男主的性格,按道理来说经历过两小时的荧幕长度叙事后,在结尾时应该向观众交代他的性格有哪些变化,而在这里,导演并没有过多交代。影片采用客观叙事的手法,基本上呈现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忽略掉人物的知觉或心理主观性,让观众自己去判断。而采用开放式结局这点会让我们觉得故事情节是未定案的,这样比起我们看有清楚结局的电影更具有不确定性,这样的形式鼓励我们去想象接下去在情节外会发生的事,并思考出一个自己更为满意的结局。

1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