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郭沫若是无耻文人 为什么

离人身 2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赤果果的爱 3星

共回答了310个问题采纳率:91.2% 评论

中国人对文人的大致看法是,有学问,有骨气,清高,不媚俗,不畏权势,不同流合污。

如果郭沫若在世,让他自己来对照一下,有几条符合?如果再和老舍比较一下,高下立现!

16小时前

49

嗯莪嫁沵 1星

共回答了194个问题 评论

为什么?简单一句话因为他拥共反蒋。所以立场不同的果粉们要抹黑他,抹黑他的人总喜欢用鲁迅的话来打击郭沫若,但他们不会告诉你鲁迅对郭沫若的真正评价,鲁迅说他与茅盾郭沫若的目标是一致,也就是说他们是战友同志。郭沫若是铁骨铮铮的文人,北伐抗战都参加了且有重大贡献,试问那时的文人有半个象郭沫若一样?胡适在抗战当时参加了低调俱乐部认为抗战必亡国,同俱乐部的人后来大都成了汉奸,还好胡适被蒋介石叫到美国去了,要不结果不堪设想,这算是蒋介石救了胡适。还有沈从文在抗战时干嘛?是不是在追女孩子?

14小时前

29

独不眠 3星

共回答了354个问题 评论

郭沫若才华横溢这是事实,在在近代史上有他的一席之地,当然在里面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褒义的是他的才华,贬义的是他的人品,不管是褒义还是贬义都可以让他留名千古,当然现代人更多的都是议论他不好的那一面,先不说他的生活作风问题,最多的就是说他在考古上对帝陵发掘造成的损失上面。

毕竟定陵的发掘他的确是主要提倡者和参与人之一,在对定陵的发掘中造成的文物的损坏,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技术和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这群人为了一己私欲而无视风险,最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实他们挖定陵只是练手,并不是真正的想动定陵,而是想挖明成祖朱棣的坟墓,目的是想找永乐大典。

这些人作为文人对古籍字画这些有着不可抵挡的兴趣,越是有名的越是想亲眼目睹,永乐大典是一个,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也是一个,当时不只是想挖长陵,他们这群人还打算挖武则天夫妇的乾陵,甚至连秦始皇陵都有开挖的打算,在定陵上的严重损失让国家全面禁止了主动开挖帝陵的决定。

也就是这个决定让郭沫若直到死的那一天都还非常的遗憾和不甘心,曾经多次想找理由开挖帝陵,甚至连帝陵建在地震带上的理由理由都找了出来,但是全部被否决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人对郭沫若先生存在不同看法的一个原因,当然郭沫若在生活作风上面也的确让人不敢恭维,前前后后总共换了三个老婆,直到最后一个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跟他到了最后,前面的全部被抛弃,是抛弃不是分离。

还有就是在立场问题上,郭沫若是比较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人,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缺少的是一种问人骨子里的骨气,在立场转换上面郭沫若做的比大多数文人都果断,虽然说他非常的有才华,这一点的确不可否认,但是他的许多行为的确跟他的才华不匹配,甚至相差甚远。

说白了就是缺少底线,基本上都是做一些符合自己自身利益的事情,对于是否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利益基本上不在考虑范围,也就是说属于自我为中心,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对郭沫若的评价是那样的,鲁迅评论郭沫若的时候还是年轻时候的郭沫若,而晚年的郭沫若也没有一点改变,鲁迅的评价基本上非常的准确,至于郭沫若的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述。

11小时前

14

原點徘徊 2星

共回答了295个问题 评论

我有一首小诗评论郭沫若:“才气纵横惊乱世,史学文学任骋驰。当年若非墙头草,学术辉煌名永垂。”郭老(恕我这样称呼)生于1892年,比毛泽东还大一岁。是跨越现代和当代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对中国文学和历史学的造诣与贡献,是无以伦比的。当然他也参加过北伐战争,写檄文痛骂过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后来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写《甲申三百年祭》为中共未来执政出谋献策,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当然这一切与他的学术研究相比,算是次要的。解放以后,新中国成立,他身居高位,忙于国务活动,创作很少。有一点,写的那些诗歌,尽是拍马溜须率而胡诌之作。尤其是私徳方面爱情婚姻方面甚多瑕玼,被人诟病。早年攻击鲁迅,引起鲁迅的痛骂。后见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马上改弦更张。鲁迅虽然看不起他,但对他的甲骨文研究和史学研究成果还是认可的赞尝的。据说郭在寓居日本期间的史学著作每出一本,传到大陆,鲁迅就买它一本,仔细浏览。文革十年,他说了很多过头的话,主要是过度贬低自己的学术成果,逆来顺受,毫无骨气。儿子惨死了两个,竟然禁若寒蝉,袖手旁观冷若冰霜!实在令人咋舌。本来身居高位,身名卓著,四人帮能耐我何!根本不必如此奴颜卑膝!如此作践自己!即使不敢抗争,也可保持沉默,四人帮倒台了,才敢喊出“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总而言之,郭老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如今,爱之者少如晨星,恨之者多如牛毛。这是郭沫若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7小时前

6

真闹心 4星

共回答了462个问题 评论

我完全不认同郭沫若是无耻文人的说法。

文革时期多少国内的文豪,科学家,哲学家做过跟郭先生类似的选择,我无法认同以事后的历史观来评判当时郭先生的选择,也无法判断其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各个抉择。

至于个人婚姻,更加无法以当前价值观来做评判,根据当时各路文豪,包括徐,鲁以及世界级文豪等的举动,也根据现今各路文豪的行为,我认为文人自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只要不是做到汉奸这个节奏,就是无伤大雅的。

2小时前

26

共回答了个问题 评论

郭沫若确实晚节不终,感情生活也瑕疵很多,常为人所垢病。但细想起来,那一代先接受西方文化的先驱、包括政界伟人,又有几个感情生活无垢病之处呢?孙中山抛弃了原配,蒋介石一生四娶,前三个均被抛弃,陈诚也抛弃掉了浙江靑田之原配,胡适被人视为道德楷模,却是因为原婚江冬秀比较慓悍,急了就拿菜刀说话,才吓住了胡夫子。至于风流浪子如徐志摩,那就与郭沫若要相伯仲了。这还都是雅人韵士,再如张宗昌、杨森之流,老婆更能以排连建制而计了。

说到骨气,郭沫若真是不好评论。解放前,他可以冒着通缉坐牢的风险,抛弃高官厚禄著文反蒋,并因之亡命日本;他也可以为了抗日,重新受蒋领导。解放后,郭的人格一点一点被扭曲,奉承迎合成为其人的鲜明特点。但,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氛围中,能洁身自好、不卑不亢的名人又有几个?郭起码没有像有些人那样以落井下石、背叛友人和朋友来染红顶子或谋得自身生存(这样人多得很,有的甚至还在自诩清高骂郭)。 有些文章说,郭写诗把某伟人称为“亲爷爷”,那你就说出在哪本书哪一页,发个照片让大家看。还有人以此把郭的学问也贬得一钱不值,那更是着意贬低了!在学问一道,郭沫若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泰斗级人物:论考古可与王国维、罗振玉比肩;论史学不在胡适之下;论戏剧

24小时前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