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泡沫先生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迩鹅滴 3星

共回答了320个问题采纳率:97.2% 评论

孟子的教学思想同样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他的认识论倾向于唯理论,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强调和夸大思的作用,忽视和贬低闻见之知的意义,从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X

他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恩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否认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孟子强调思,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意义。他在教学方面提出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下列几点:

第一,自求自得。孟子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依靠学生自求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给学生某些规矩,但不能使他们达到熟练技巧。掌握熟练技巧,灵活运用知识主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他认为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使书为己用,而不能书云亦云。他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二,专心有恒。孟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精力集中,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他认为不论智慧高低,不论内容难易,能专心地志就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就会一无所得。他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

不仅要专心致志,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又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学习也要打这种避免中途而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第三,启发引导。学习主要靠学生专心有恒,自求自得。教师也并不是无所作为,而要积极引导,主要是启发学生思维,指出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他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度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正因为如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第四,循序渐近。孟子认为进行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他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累)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并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提醒人们:其进锐者其退速继承发展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

12小时前

4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