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称鄂的由来和发源地

高高的台座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爱情很幸福 2星

共回答了63个问题采纳率:97.2% 评论

1.“鄂” 通“萼”——花朵盛开,我们寻根溯源,查阅辞海、辞源、说文解字等,认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义。一义同鳄,大口巨声;一义同谔,正直的话;一义为愕,惊之讶之;一义为边界,“纷被丽而亡鄂”;一义为萼,花朵盛开——我们更倾向于此义,萼萼争艳,侧耳可闻,荆楚大地,繁花似锦!

2.“鄂” 通“鳄”——与古鄂国有关

3.清代湖北省会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简称“鄂”。

4.源于鄂国——即现在的鄂州

湖北简称“鄂”,缘于省会城市武汉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称为鄂州。而鄂州又与鄂王城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

据原大冶一中副校长邹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远古时期鄂氏族所建诸侯国都城;有文字记载,夏商时代的鄂国和两周时期楚公的第二个儿子鄂王,都在这里建都;春秋时期,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持续200余年,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至郢。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设县,县名为“鄂”;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为鄂县。因鄂王城东南约10公里处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从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简称为“鄂”。

1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