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二人为何前后态度不同

那些瑣碎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去年夏天 2星

共回答了83个问题采纳率:98.2% 评论

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两兄弟是与严氏兄弟几乎同时登场的又一对兄弟。其中,严贡生和严监生两兄弟性格品行完全不同,而王氏兄弟俩则是性格品行完全一样,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两个人。两兄弟主要出现在第五、第六回中,虽然描述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却被塑造的非常鲜明。

兄弟两人都是禀生(考中秀才时,名列排行榜前列的可以递补为禀生),算是秀才中的优等生了;所从事的职务也是在私塾教书育人,而且是铮铮有名。按道理来说,这样饱读诗书之人应该为人师表,然而这对兄弟却是“无德无仁”之人。

作者在赋予这兄弟俩名字时,就寓有讽刺之意,也就表明他俩都是“无德无仁”之人。王者,亡也;王德、王仁也就是亡德、亡仁,即“无德无仁”。

王德字于据,王仁字于依,两人的名与字都是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之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反观王德、王仁兄弟俩的所作所为,何曾做到过孔子所言的“据于德,依于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言行正好与圣贤之教相反,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由此可见,作者为这对兄弟起名字时,已经将两人圈于“无德无仁”的格局之中了。

在王氏兄弟眼中,从来就没有“德、仁”,只有利益;除了利益不能放弃之外,一切都可以抛弃。

16小时前

30

美与间隔 1星

共回答了148个问题 评论

他们二人本来就是虚伪的伪君子,当给他们好处的时候,他们满口的孔孟之道,大义凛然;当需要他们出手相助的时候,他们以种种理由拒绝。

14小时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