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家》的梗概 重要情节介绍 急

安份的女人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枕边挚友 4星

共回答了487个问题采纳率:94.2% 评论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婚后,瑞珏对他十分体贴,但觉新总不能忘情于梅。不久,梅也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在家。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老太爷严禁觉慧外出,并责成觉新严加管束,但觉慧仍活动如故,又与同学合办《黎明报》,向封建势力和军阀宣战,从而和老太爷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由于战乱,老太爷的外孙女琴小姐偕梅表姐来高家避难。觉新与梅不期重逢,百感交集,相对呜咽。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鸣凤也以心相许,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相爱已久,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色之徒,在外胡闹事发,以致阖家不宁。继又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 。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人物与情节: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革命者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

  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

  觉新矛盾性格的根源:

  ⑴"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承担着维护封建家族长治久安的责任。

  ⑵"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使他对封建家庭产生不满,并有了改良旧家庭的愿望。

  欣赏小说方法介绍——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两个方面(写作技巧):

  善于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鸣凤投湖,觉民抗婚,捉鬼闹房,瑞珏身亡,觉慧出走

  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鸣凤投湖前哀诉无门的心理活动

  主题概括

  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

  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

  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

  1、鸣凤投湖

  鸣凤身份卑微却善良纯洁,虽然她与三少爷觉慧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她仍因为能天天看到他而幸福不已。知道那个万恶的冯乐山要娶她为妾,她为了保全清白,投湖自尽,嘴里轻轻喊着“三少爷,觉慧……”脸上还含着笑。展现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鸣凤美好的品性。

  2、瑞珏难产而死

  高家因为迷信,在高老太爷死后把即将生产的大少奶奶瑞珏送到条件严酷的乡下待产,引发了这场悲剧。瑞珏生产时,旧礼教把觉新隔在门外不得相见,瑞珏痛苦地喊着丈夫的名字直至死去,觉新悲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3、梅表姐的悲惨遭遇

  本来觉新与梅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因为长辈之间的无端恩怨断送了幸福,封建大家长的专制有时会毁了子女的一生。梅芬嫁了一个病夫,丈夫不久就死了,每分回到娘家处处受辱,她也意志消沉,渐渐积劳成疾,悲惨的死去。从一个青春少女到全身素缟色的寡妇,梅芬的悲惨命运与她妥协的性格有关,更显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8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