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孟子 老子 为什么都叫 子 什么意思

贾傲娇 3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尧尧双双 3星

共回答了322个问题采纳率:96.2% 评论

子字在古代是一种称呼,礼貌用语。具体可参考“子”的百度百科。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人名除了正式的姓名外,大士大夫和文人中还盛行表字。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到了东晋,自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自称号为“五柳先生”开始,文人学士便纷纷相继模仿,除名、字外,又有了号的自称。

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级给自己表字时,既不愿以末得的“男”做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头等的“公”为自己表字,往往采用偏下的第四等“子”来表字。有趣的是,同是表字“子安”的可查到有三人:西晋的成公绥、唐代的王勃、清代的魏秀仁;北周的王褒与西汉的王褒不但同姓同名,而且表字都是“子渊”。

14小时前

7

乌迪诺夫 4星

共回答了437个问题 评论

1、子

"子"是人称代词,是我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是对老师的尊称。如子程子,是说程子是我的老师之意。 "子"简单的翻译为白话文就是“先生”的意思。在古代是各家学生对老师的尊称。

2、子曰

春秋之时,百家争鸣,诸子层出不穷,数量众多。为区别儒家经书所出现的“子曰”,诸子之书,无论自著,还是弟子记述,都是“某子曰”。如 “庄子曰”,“韩子曰”,“墨子曰”,“孙子曰”等等。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奔腾的年代,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3、夫子

夫子原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

12小时前

1

留恋流恋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 评论

古人对大师大德敬称为“子”,是大有深意的,不是随意而为。事实上,现今称文化名人或自己老师为“先生”,其渊源就是“子”,“子”即“先生”,“先生”即“子”。“子”的文化内涵远不止这个,具体分析如下:

一、“子”有先生的文化内涵。为什么是先生,就因为他比你见识多,做事老到,做人有分寸,他是你做人做事的榜样和老师。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孙子等,其中的“子”就有这个意思。

二、“子”有精华的文化内涵。“子”,有内核之意,果子的内核,种子的“子”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孙子等,其中的“子”也有这个意思,他们的言行都是文化精华。

三、“子”有未来希望未来依靠的文化内涵。男子,女子,儿子等,其中的“子”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孙子等,其中的“子”也有这个意思,学习他们的言行,你就有光明的前途。

四、“子”有“第一”“唯一”的文化内涵。十二地支里的“子”时,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孙子等,其中的“子”也有这个意思,他们的学说在历史长河中,作用是独特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蒋荣清,2019.9.30)

9小时前

50

冬日傲娇菊 1星

共回答了155个问题 评论

“子”是对著名学者的尊称,其发展演变发生在春秋时期(约公园前770年到公园前476年,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之前:

春秋之前,“子”本来是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

春秋早期:

在春秋早期的时候,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的谥号称“子”。

春秋中期:

诸侯的卿普遍在谥号里都称“子”了。

春秋、战国之际:

由于讲学之风盛行和“士”的地位的提升,人们便把“子”作为著名学者的尊称。这就有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孔子、孟子、庄子等。

5小时前

11

对话公主 5星

共回答了5个问题 评论

`子`是有道德的人,古人在姓后加`子',这不是其名字。而是为了尊重有道德的人,加子以示尊敬、敬仰。也不是男女之别,而加子,更不是普通称谓而加子。对这种社会公认有道德的人,直呼其名,有不尊重之感,以故,其姓后加`子’以表对其敬重。这个`子'只有道德出众,教化一方,影响万代之人才能取`子’,不是普通人可取矣!

1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