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倩自强不息的故事

摇曳中人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韩韩韩亚威 3星

共回答了326个问题采纳率:90.2% 评论

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杨倩在网上发布了不少健身视频,激发了许多人的运动热情。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经过奥运赛场扣人心弦的较量,对拼搏与成长、坚守与付出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有太多瞬间值得记忆。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杨倩激动不已:“金牌是送给祖国的最好礼物。”赛场上,她沉着冷静,凭借稳定发挥屡次扭转局面;领奖台上,她笑意盈盈,一个比心的动作赢得不少人的喜爱。

“不去想结果,全力做好自己。”从走上射击训练这条路,到攀上运动生涯的高峰,杨倩靠的是执着的热爱、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努力。她的这条成长之路,和众多奥运选手一样,离不开中国体育代代相传的精神激励,离不开新时代为运动员提供的广阔舞台,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正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成就了奥运辉煌,鼓舞着奋斗豪情。

“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杨倩在比赛中对自己的要求;笑对困难与挑战,也是她生活中的气质。东京奥运会首金的争夺,压力可想而知。在打最后一枪的时候,排名领先的对手打出了8.9环,丢掉了原有优势,现场立刻嘈杂起来。杨倩努力屏蔽干扰,打出了9.8环,赢得胜利。

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专注和稳定?“尽力控制,稳住情绪,把每一枪打好。”在杨倩看来,“比赛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要稳住心态,才能笑到最后。

高手众多的奥运赛场,运动员比的是技术,更是心理。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是杨倩发挥出色的秘诀。在女子10米气步枪和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两项比赛中闯入决赛,她都是在最后时刻反超对手,让人看到这个“00后”的沉稳、自信和果决。

“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杨倩说,栽过跟头才会知道如何更快地调整心态、发挥出水平,“对于运动员来说,失败是常态。不断磨炼,人才能成长。”

“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

从10岁开始,杨倩就沉浸于射击这项与自己对话的运动中。

当年,体校教练虞利华到学校遴选射击苗子,在平衡测试、垒弹壳等专业考核外,虞利华被杨倩的眼神“抓住了”。“跟她讲话时,她直直地看着我,不躲闪,这说明她是个专注、自信、有胆量的人。”虞利华说。

进入射击队,要先练基本功,为了稳定性和持久性,身材瘦小的杨倩,需要举着重约10斤的步枪坚持很久,难免会感到枯燥。练了一年多,杨倩想过放弃,但是被妈妈劝住:“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努力坚持下去。”

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杨倩心里。“虽然一开始我是出于好奇练习射击,但渐渐地,就离不开了。”杨倩说,“射击一直伴随我成长,我与射击相互成就。”

12岁时,杨倩拿下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14岁在浙江省运动会上摘下3枚金牌。2019年,杨倩凭借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她打出了633环,当时国家队中也只有3人打出过这个成绩。”虞利华说。

从第一次走进射击队的大门,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杨倩最深的感触就是坚持。相比结果,她更重视过程,“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就要竭尽全力、不留遗憾。”

举枪、屏息、瞄准、击发……一场场比赛下来,杨倩不断挑战运动生涯的高峰,也连接起梦想拼图。2016年,她入选清华射击队,进入清华附中学习。杨倩的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放学后,有时还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紧凑的日程安排,让杨倩养成了高度自律的习惯,射击和学习一项也没落下,“我尽量去平衡,该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该训练的时间认真训练”。

2018年,杨倩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19小时前

4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