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其美学意义

艳冠名伶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遥聆骨冢诗 4星

共回答了493个问题采纳率:96.3% 评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人物与环境,人物性格内部的冲突是新与旧两个阶级,新与新的邪恶势力冲突的反映;邓肯的悲剧是旧的历史合理性毁灭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对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生活作了最充分的审美反映。

莎士比亚通过作品和人物揭示了当时的欧洲时代特征和社会面貌,他对人文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又赞扬了人文主义价值观,鼓励人们在斗争中不妥协于黑暗反动势力,极大地促进了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

15小时前

12

无他不可 3星

共回答了311个问题 评论

、人性的多面性

莎士比亚手下的人物具有多面性,四大悲剧中的主人公亦是如此,从某个方面来说,他们的悲剧也与他们的某个性格缺陷息息相关。 哈姆雷特的性格懦弱、犹豫不决、思想大于行动,麦克白被野心侵蚀了良知、贪婪残暴,李尔王的刚愎自用,奥赛罗的轻信多疑都是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剧作开篇,女巫三姐妹齐呼:“美即是丑,丑即是美”。人的属性不可能是单一的,美与丑、善与恶之间也只有一线之隔,所以人物性格的多方面和转换是自然正常的现象。

就用《麦克白》举例子。麦克白是四大悲剧中唯一以反面形象示人的悲剧主角。但麦克白刚开始并不是无恶不作的大恶人形象,他是苏格兰的贵族将军,他是曾经忠贞爱国的英雄,但是三个女巫的出现和她们的预言唤起了他内心对权力的欲望。

对权力欲望的野心在他内心蓬勃,使他想杀害国王登上宝座,但是他内心还有怀疑,他犹豫挣扎后,在麦克白夫人的一再怂恿刺激下,终于拿起剑将国王杀害,那时是他向恶迈进的第一步。但是即使已经逐渐向恶迈进,麦克白还是没有丢弃他的道德感,他杀人后还为此感到自责和愧疚。

对权力的欲望和根深的良知的斗争持续在麦克白登上王位的过程中,麦克白既痛苦又难以释怀,随着巩固王权的需要,他不断地杀戮,终于恶占上风,麦克白的信仰崩塌了,精神也崩溃了。麦克白在被杀前,他的人性已经彻底泯灭,生命只剩下一具躯壳,如行尸走肉。

有人评论说,麦克白是“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种野心相随联属的奸恶”。是的,一颗本性柔软的心何德何能在这场厮杀中胜出呢?麦克白虽然权力欲很强,但道德感也极强。他的恶是杀戮带来的,良知却根深在他的内心与之作斗争,所以麦克白才会是一个悲剧——他是恶人,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恶。

麦克白既是有良知的人,又是作恶的人。

二、人文主义胸怀。

悲剧之中孕育的宽广的人文主义胸怀成为了“悲剧之悲”的灵魂。

莎士比亚的创作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憧憬。

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关爱人,强调人可以创造一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力的高度赞美;提倡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世俗的享乐;崇尚个体,通过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宇宙之精,万物之灵长”。

拿四大悲剧里的《奥赛罗》和《李尔王》举例子来说,两部作品同样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私欲泛滥,利己主义盛行,与人文主义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仁爱等观念相违背,在这样的风气下,人文主义甚至遭到践踏。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莎士比亚认为人本思想与现实矛盾日益加剧,因此莎士比亚的创作由戏剧和历史剧转到悲剧,剧作基调变得压抑,在褒扬人性的同时,着眼于对社会罪恶和黑暗的批判。《奥赛罗》和《李尔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被创作出来的悲剧,剧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价值观与黑暗的冲突,揭露和批判了邪恶势力的社会现实。

莎士比亚的思想闪耀着真正的人文主义光辉,“把不同人的血液混在一起,在温度上,在重量上,是没有法子区分的”,他不承认中世纪时期的等级划分。《奥赛罗》中的外族人奥赛罗与威尼斯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正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爱情观,这段感情冲破了门第的界线和种族的偏见,他们秘密相爱、结婚,同时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的反对,勇敢地保卫自己的爱情、跟随丈夫出征也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反抗精神。

《李尔王》剧中人物在伦理道德面前的矛盾挣扎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这是一出父亲刚愎自用和子女忤逆不孝的悲剧,但剧中表现的真爱与忠诚被私欲和背信所践踏不仅局限在伦理中,还体现在当时英国社会中。莎士比亚借剧中大臣之口直言:“亲爱的人互相疏远,朋友变成陌路,兄弟化成雄雠,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李尔王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代沟悲剧还是社会悲剧、人类悲剧。莎士比亚试图通过戏剧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伦理道德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失去伦理,道德就会沦丧,人就会成为非人。

莎士比亚通过作品和人物揭示了当时的欧洲时代特征和社会面貌,他对人文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又赞扬了人文主义价值观,鼓励人们在斗争中不妥协于黑暗反动势力,极大地促进了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

三、对人生困境的理解。

悲剧实质也是一种苦难叙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带给人们的是对苦难命运的理性反思和对人生困境的理解。四大悲剧中主人公身份贵重、地位显赫,生活在人人倾慕的宫廷王室之中,但他们依然有着坎坷不堪的人生境遇。他们的痛苦大多来源于主观层面,是人性深处的脆弱,更是一种精神的困境。

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哈姆雷特》深刻地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哈姆雷特的痛苦来源于主观层面,是他犹豫懦弱的性格造成的。在这场合情合理的复仇计划中,哈姆雷特虽有坚定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追求, 却在现实行动中思虑过多、不够果敢,也因此错失复仇良机,直接导致了情人父亲的死和间接导致情人和母亲的死,最后更是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才完成复仇。

面对苦难的命运,哈姆雷特也积极地进行反抗,但这样的反抗是极端的、毁灭性的——他在中毒剑身亡之前终于手刃仇人。他的死亡,包括其他几个悲剧英雄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和精神的再生。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富立体的形象,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剖析,我们明白人性拥有善良的一面,同样也存在着邪恶的阴暗面。读这四部悲剧时,我们还会感受到,剧中人物出处于苦难之中,他们积极地反抗也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13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