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饺子的由来吗

思情悠长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凉鞋派 1星

共回答了170个问题采纳率:95.3% 评论

根据文献记载,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为了治疗当时的伤寒,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所以这也是饺子最先的来源。

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饺子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追忆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此外,还有“驼峰角子”。

宋四水潜夫周密辑《武林旧事》卷六提到,临安的市场上有“市罗角儿”“诸色角儿”。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

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

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最迟在明代已经出现。

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除了北方将饺子作为节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场合中食用饺子。

在日本和韩国也超级爱吃饺子,他们的饺子一般指煎饺,来源自东北的伪满洲国时期,传播到了韩国和日本。

受蒙古西征和元朝的文化传播影响,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芬兰、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也吃上了饺子有600年之久了,早已成为他们的民族文化。

特别是意大利、乌克兰、俄罗斯三国,饺子对他们来说也是重要的国家级传统食物之一。

21小时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