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火铳的原理

旧情已陈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汾手崖回眸 3星

共回答了308个问题采纳率:99.3% 评论

因为明朝的军工体制太过拉胯,更高端的火铳根本造不出来。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将三眼火铳描述为“大明神器”,可以连发三枪,在火药发射完后,三眼火铳还可以当作铁棍来近战。在当年明月的平行宇宙中,后金部队在三眼火铳面前吃了不少亏。当年明月显然是夸大了三眼火铳的威力。

三眼铳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火门枪,工作原理是:在火铳口连接一根引线,使用时在枪口塞上火药,点燃引线放枪即可。欧洲在14世纪晚期就已经基本淘汰了这玩意儿,因为它的射程近,不易操作,破甲能力差。三眼铳相比普通火门枪唯一的变化在于,将三个头接在一块儿。这玩意儿根据记载,能造成有效杀伤的射程只有三十多米,对上蒙古的轻骑兵可能还有些效果,但遇上披着厚重装甲的满洲起兵,那杀伤力还要继续打折扣,可以说基本上没啥大用。至于说当棍子使,也仅有理论上的可能。

清朝坐天下后,不禁民间的火器,于是在大明朝被奉为“神器”的三眼铳在清朝彻底沦为老百姓办红白事的礼炮,直到上个世纪农村的某些礼仪还用三眼铳当礼炮用。

明朝制造火器的工匠具有匠籍,地位在普通人之下,每年要承担明朝官方繁重的手工业制造工作,而且工资特低,这都属于他们特定身份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可想而知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低的。而明朝的军械制造部门又是油水极大的部门,是个管事儿的都想捞一笔。于是,所有制造军械所需要的原材料采购环节,他们都竭尽全力去捞钱,后果自然是所有的原料都是劣质的,造出的枪炮根本不能用。

这种低效的生产体制下,想要批量造出更高精度和复杂程度的火绳枪,明朝实在是无能为力。再者,明朝朝廷除了徐光启等少数人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火器之外,其余士大夫对西方火器都是嗤之以鼻的,就连红衣大炮这玩意儿,也是徐光启的人磨破嘴皮子才引进的,而且大多数都留在京城当作摆设。这种大环境下,能有研发更好武器的动力那才奇怪。

因此,明朝只能将后世的礼炮“三眼铳”当做“护国神器”。其结果,自然是可以预料的。

15小时前

29

我独霸天下 2星

共回答了207个问题 评论

三眼火铳,明朝洪武年间出现的一种威力很大的火器,既可以远距离射击敌人,也可以近战砸击,是一种两用兵器,明朝中前期军方开始大量装备,属于常用武器,明朝中后期逐渐被淘汰。

三眼火铳,明朝洪武年间出现的一种威力很大的火器,既可以远距离射击敌人,也可以近战砸击,是一种两用兵器,明朝中后期,军方开始减少装备数量,属于常用武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铳身由三根管子合铸,形成品字形,三个管相互之间各不相通,都有自己的火门,分别点火发射,三管共用一銎,安装一个木柄。另一种铳管是一个整体,里面有三个铳堂,火药室相互连通,点火后三管连射,威力巨大。

13小时前

2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