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内部介绍

俱饮下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孟婆多谢你 1星

共回答了171个问题采纳率:95.3% 评论

答:

      天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和天文观测的重要场所,也是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下是天坛内部的介绍:

1.皇乾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是举行祭天仪式的地方。该殿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高38米,由三层台基、四根圆柱支撑的庑殿和一座宝顶组成。庑殿内部悬挂有神位和祭品。

2.长春殿:位于皇乾殿的北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祈祷丰收的地方。该殿不仅建筑精美,内部装饰也十分华丽,墙上绘有大量的图案和字画。

3.圜丘坛:是天坛的第二大建筑,也是进行祭天仪式的地方。该坛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呈圆形,由一圈白石台基、一座三层环绕的高台和一座直径9.6米的圜丘组成。圜丘上立有一口铜制的“神鼎”,象征着皇帝的天命和万民的福祉。

4.祈年殿:位于圜丘坛的西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该殿建筑古朴典雅,内部陈设瑰丽,墙上绘有丰收的图案和寓意深远的字画。

5.皇穹宇:位于圜丘坛的东侧,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主要用于存放祭器和供品。该宇由五个环绕式大殿组成,形似一座宝塔,是明清两代京城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6.弘文门:是天坛的正门,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是连接天坛和天安门的重要通路。该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中央三间为门厅,两侧配以廊柱和花岗石石柱。

7小时前

48

失控范 1星

共回答了105个问题 评论

1、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

2、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

3、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

4、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5、七十二连房,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

6、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

7、丹陛桥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8、斋宫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

9、南神厨院,位于圜丘东,座北朝南,院门南开,主要建筑有神库、神厨、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坛各种祭品的场所。

10、神乐署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

5小时前

12

慢慢入迷 3星

共回答了304个问题 评论

天坛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内部壁画非常精美绝伦,人物表情丰富

2小时前

4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